众所周知,胃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就是胃粘膜损伤。胃粘膜是存在于胃部内壁的一层很薄、很脆弱的粘膜组织,如同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胃壁的*。它具有损伤与自我修复的动态机制,*着胃部的正常运作。一旦外界给予胃的负担过重或刺激过强,这种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引发各种胃病问题。
如果人们总认为胃疼是“小毛病”,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长此以往,胃粘膜的损伤得不到修复,胃病便会反复出现,严重者甚至发展成胃癌。
2、胃病发展成胃癌的过程
正常的胃黏膜,由上皮细胞和腺体组成,表层的上皮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形成保护性屏障,下方的腺体分泌消化酶、胃酸等,用于消化食物。
当胃黏膜这块花圃遭遇幽门螺杆菌等“虫害”长期侵扰,局部炎症长时间得不到愈合,黏液层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这就是萎缩性病变。
就在胃黏膜元气大伤,守备空虚之际,有一群“杂草”蠢蠢欲动,他们是原本生长在肠道内的肠上皮细胞,却觊觎胃内“更优越”的环境。
而现在正是他们攻城掠地的大好时机,他们一拥而上,鸠占鹊巢,以肠腺取代了胃原本的腺体,这就是肠上皮化生。
肠腺以不受控制的速度繁衍、生长。
花圃有限的空间内变得越来越拥挤,杂草长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出现了畸形生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异型增生,或叫做上皮内瘤变。
如果异型增生进一步发展,细胞内部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具有无限制生长、侵袭性、转移性等特性的时候,就真正发展为癌[5]。
要知道
胃是一个讲原则的器官
工作讲究“朝九晚五”
好好吃饭,清淡饮食
远离烟酒,规律作息
在这样的状态下
胃才能和你一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