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流感来了,有中医我不怕(3)

“中医药治疗流感的关键在于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疗。”刘清泉提出,中医的治疗既不单纯针对病因,也不单纯针对人体内在因素,而是把握了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依此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比如“伤寒”是因寒邪伤阳气,要初用辛温法,后期回阳,而“温病”是因热邪伤阴液,要初用辛凉,后期救阴。

同时,刘清泉提醒,若出现发烧症状,切不可盲目捂汗、出汗。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流感的发生与正气虚直接相关,保护好正气才能更好地抵御疾病,捂汗的方法很可能会损伤正气。

儿童、老人如何防流感

儿童、老年人都属于流感的易感人群。对儿童来说,流感主要的伤害源自并发的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一般情况下,孩子越小,发病越重,造成的健康风险也越大。而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得流感后容易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还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因此,这两类人群应格外重视流感的预防。

“儿童同老年人容易体虚多汗的体质不同,其患病的内因主要在于食滞、内热、上火等,因此对于儿童而言,防治流感的重点是一定要做好早期预防工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专家闫慧敏建议,冬季要及时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多食用清淡好消化的食物,同时也要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并接种流感疫苗。若出现发热症状,要以物理降温为主,能用中药退热,就尽量不用西药退热。《2019-2020年流行

刘清泉提出,老年人在流感的防控中一定要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多熬夜和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在晨起锻炼时,不可过度,汗出不可过多,要以身上微微汗出为准则。进入冬季后,老年人一般较为注意保暖,但不可穿得过厚,这样反而会产生内热,更容易招致流感。同时,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在流感流行期间一定要注意慢性病的控制,让身体保持较为良好的状态。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