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胶质瘤应该做哪些检查(2)

二、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肿瘤较小时,常无阳性改变,较大的肿瘤引起视神经孔向心性扩大,但骨皮质边缘清楚,管壁一般不出现骨质硬化或破坏,如果同一病人两侧视神经孔大小相差超过1mm或单侧视神经孔宽度超过5mm都要考虑异常,累及视交叉时在头颅侧位片上蝶鞍可呈“梨状”,“葫芦状”或扩大。

2、超声波探查

(1)B型超声:显示视神经梭形或椭圆性肿大,边界清楚锐利,内回声缺乏,少或中等,轴位扫描肿瘤后界不能显示,探头倾斜可显示肿瘤后界呈中等回声,合并视盘水肿者,肿物回声与隆起的视盘前强回声光斑相连,眼球转动时肿瘤前端反方向运动,说明肿瘤与眼球关系密切,还可见眼球后部受压变平。

(2)CDI:在肿瘤周边可见血流,但不丰富。

3、CT扫描

可为单侧发病,也可为双侧发病,后者常伴发神经纤维瘤病,并且两侧发病顺序可不一致,应引起重视,视神经增粗扭曲为视神经胶质瘤最常见的表现,由于肿瘤压迫,常使其前端的正常蛛网膜下腔扩大,视神经胶质瘤眶内部分为视神经梭形或椭圆性肿大,也可呈管状增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肿瘤内常见低密度的囊变区,约3%的肿瘤内可见钙化,肿瘤与眶尖部关系密切,肿瘤沿视神经管生长时,可造成视神经向心性扩大,HRCT可清楚显示其骨质改变,与脑实质比较,视交叉或视束胶质瘤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形态不规整,可侵犯下丘脑,也可压迫蝶鞍,造成蝶鞍形态改变,视神经胶质瘤强化多变,多数呈轻到中度强化,少数胶质瘤几乎不强化,增强扫描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范围,视神经胶质瘤同时累及眶内,视神经管和视交叉而表现为“哑铃状”。

4、MRI

表现为视神经呈梭形,冠状或椭圆形增粗,多数为中心性,少数为偏心形,与正常眼外肌比较,视神经胶质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部分肿瘤压迫使其前部正常的蛛网膜下腔扩大,表现为与脑脊液信号相似的长T1,长T2信号;由于少数肿瘤周围蛛网膜等结构反应性增生而形成假性包膜,表现为长T1,长T2,MRI可清楚显示视神经胶质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也可清楚准确显示视神经管内视神经胶质瘤,更直观显示视交叉或视束胶质瘤的形态及其侵犯的结构,如下丘脑,颞叶等,以增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技术显示最佳。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