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肿瘤 > 正文

肛周肿瘤是怎么引起的(2)

2、吸烟:据报道,吸烟对HPV的致病作用有协同作用,但也有相反的报道。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绝经前女性和初次月经较晚的女性中,肛周癌(perianalcancer)发生与吸烟有显著相关性;而在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病人则无相关性。据此推测,吸烟在肛周癌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抗雌激素作用有关。

3、相关疾病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些良性肛门直肠性疾病与肛周癌的发生有关,如肛瘘、肛裂、肛周脓肿和痔。在这些良性疾病发生后的第1年,发生肛周癌的相对危险系数高(为12.0),随后则明显下降。也有人认为,这些疾病可能是肛周癌的并发症,但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这种可能性很小。

另外也有文献报道健康搜索,炎症性肠病与肛周癌有健康搜索一定的相关性;肾移植后免疫抑制可使HPV感染的机会增加100倍,因此也可增加肛周癌的发生率。

二、发病机制

1、生物学特点:鳞状细胞癌起源于肛管上皮层,由于肛管上皮起源于胚胎外胚层,因此鳞状细胞癌呈现较多的皮肤腺癌的特征,而呈现直肠腺癌的表现较少。具有强致癌类型的HPV(主要是HPV-13和HPV-16)能够和肛管鳞状细胞的DNA发生整合,因此在肛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80%以上的肛管癌中可发现有整合的HPV-16。

目前,尚未发现遗传易感体质,但在肛管癌发生中可检测到有p53和c-myc表达的基因异常。

2、组织学类型

(1)组织类型:鳞状细胞癌(也称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组织类型,约占肛周肿瘤的80%。发生在肛门周围的肿瘤多数为角化上皮且分化良好;而位于肛管部位的肿瘤则多为非角化上皮且分化差。起源于肛管上部齿状线周围的肿瘤多为混合性,可同时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也称之为移行癌性、泄殖腔源性癌或基底细胞癌,这三种术语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但基底细胞癌目前最为常用。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