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精神障碍有哪些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精神障碍绝大多数为缓慢起病,初期多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肢体震颤、摆动、肌张力增高、不自主运动等,以精神障碍首发者约占20%,儿童患者多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情绪异常或学习能力下降。

1、起病

绝大多数患者为缓慢起病;少数为亚急性,病程进展较快;后者多见于儿童或少年患者,首发症状以锥体外系症状较常见,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0%左右,儿童患者多以精神症状起病,表现为情绪异常或学习能力下降。

2、精神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呈多样化,早期即有情绪异常或个性特点的变化,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类似情感性精神症状或精神分裂症样表现,在疾病晚期则以智能减退较为明显,严重者呈痴呆状态。

临床上精神症状大多在神经症状出现后1年左右发生,但亦可表现较早,情绪障碍主要以强制性哭笑、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激动、欣快或情感淡漠、兴趣降低等常见,也可见抑郁、焦虑症状,人格及行为障碍表现为迟钝、幼稚、戏谑、轻率、任性、说谎或偷窃等违纪行为等,但冲动行为亦不少见,逻辑性思维亦可明显异常,而幻觉、妄想较为少见,随着病程进展,智能障碍日益明显,后期呈严重的痴呆状态,亦有病人可发生幻听及被害妄想或呈现类精神分裂症样表现,到疾病晚期,脑实质严重受损,此时患者的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可出现性本能亢进表现。

3、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本病三大主要征象为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和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在首发症状中,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极为明显,如肢体震颤、手臂大的摆动、肌张力增高或强直、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最为常见,其他如构音不清,流涎和吞咽困难等也不少见。

多数病例角膜外缘有棕绿色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实验室检查有血清铜氧化酶活力减低,角膜色素环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环呈棕色或灰绿色,位于角膜边缘,在裂隙灯下较易看到。肝损害以肝大,脾大最常见,晚期出现腹水及肝硬化。

本病为持续进展性疾病,大多预后不良,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约7~15年,多因肝衰竭或并发感染而死亡。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