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治疗主要采取辩证疗法,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症,选择适当的药物。除内服的汤剂外,还有外治、针灸、推拿等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内服汤剂和外治疗法。 一、内服汤药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主证: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嗅觉减退、畏风怕冷、遇风(寒)即作且容易感冒;气短懒言、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苍白、咳嗽痰稀或咳喘无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虚弱。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水肿,鼻道可见水样分泌物。 治法:补益肺气,固表护卫,温肺散寒。 方药: (1)偏于气虚选用玉屏风散加减。防风10克、黄芪30克(蜜炙)、白术15克。若鼻痒如蚁行,可酌加僵蚕、蝉蜕;若喷嚏、清涕、语声低怯者,可酌加人参、茯苓、山药;若腰膝酸软者,可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若畏风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干姜、大枣等。 (2)偏于虚寒选用温肺桂枝汤。桂枝、当归、茯苓、沉香、苏子、橘红、半夏、瓜蒌实、 桑皮等。 2、脾气虚弱,化生不足 主证: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鼻塞不通、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塞、鼻痒、清涕连连、喷嚏突发、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无力。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粘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样分泌物。 治法:益气健脾,温运中阳。 方药: (1)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若腹胀便溏、清涕如水、点滴而下者,可酌加山药、干姜、砂仁等;若畏风怕冷,遇寒则喷嚏频频者,可酌加防风、桂枝等;若四肢不温、畏寒腰痛者,可酌加肉桂、附子、枸杞子。 (2)偏于肺脾气虚,水湿泛鼻选用参苓白术通窍汤。党参、茯苓、泽泻各12克,苡仁、白扁豆、白术、红花、菖蒲各9克,陈皮、木通、灯芯各6克水煎服 (3)偏于脾虚气滞痰湿选用香砂六君子丸。广木香24克,西砂仁24克,炒党参60克,炒白术6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炒广皮30克,制半夏60克,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后开水吞服。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见的胃脘胀痛。 (4)偏于脾胃虚寒亦可选用理中汤或小建中汤。 ①理中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②小建中汤:饴糖30克,桂枝9克, 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 二、外治 1、滴鼻法(紫苍油):紫草、苍耳子(打碎)各30g,麻油或花生油浸过药面5小时,文火煎至苍耳子焦黄,去渣,以油滴鼻,每日2次。 2、吹鼻法:煅鱼脑石10g,冰片3g。各研细末,和匀装瓶备用。取少量吹鼻,每日3次。如鼻内发干,吹药后滴少量滋润剂。 3、锌离子鼻部透入疗法,每日1次;或鼻丘液氮冷冻疗法,每周1次;或氦氖激光照射鼻腔,每日1次。 4、烧灼法:用棉签醮10%硝酸银溶液涂抹下鼻甲表面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粘膜,以降低鼻粘膜敏感性。 5、下鼻甲黏膜下注射:利多卡因1.5mL加地塞米松5mg;或单用黄芪注射液4mL,行双侧下鼻甲注射,每侧剂量各半,每周1次~2次,连续3次~4次。 6、鼻堤封闭:0.5%普鲁卡因,每侧0.5mL~1mL,每周2次~3次,3次1疗程。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