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 正文

局部晚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可行吗? 胃癌化疗用什么药好?

局部晚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可行吗?

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效果不劣于开腹手术

对于早期胃癌,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被认为是比常规开腹远端胃切除术更为有效的方法。然而,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疗效尚不确定。

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JAMA》。

从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研究共招募1056例T2、T3或T4a期且没有超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按1:1比例随机接受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或开腹远端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随访截止于2017年12月31日。主要终点为3年DFS率,次要终点为3年总生存(OS)率和复发模式。

结果显示,共有1039例(98.4%)患者接受了手术,其中腹腔镜组为519例,开腹手术组为520例。

中位随访37.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3年DFS率分别为76.5%和77.8%(绝对差异为-1.3%,单侧97.5% CI为?6.5%~∞),未超过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表明腹腔镜组3年DFS不劣于开腹手术组。

另外,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的3年OS率(83.1% vs 85.2%)和3年累计复发率(18.8% vs 16.5%)均无显著差异。

美国贝勒医学院George Van Buren表示,该研究具有严格的入组标准、设计严谨,强化了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可安全施行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对西方人群的交叉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Kevin M. El-Hayek指出,很少有高质量的数据来解决手术问题。尽管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可能有助于那些犹豫不决为胃癌患者提供微创手术的临床医生。此外,数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专家们进行胃癌微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影响肿瘤学结果。许多高容量中心也将微创手术作为晚期胃癌治疗的一种选择。Van Buren和El-Hayek均没有参与研究。

震惊:多国证实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

近日,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等发表的3项研究表明,50岁以下人群中,结直肠癌(CRC)发病率明显上升,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均发现了这一发病趋势[3]。

研究者们表示,50岁以下人群CRC发病率上升不能归因于早期发现。对于该发病趋势的确切原因、是否该下调结直肠癌筛查的年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JAMA》:美国40~49岁人群远处转移病例增幅显著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Reinier G.S. Meester等研究了美国9个地区约3万例40~49岁于1975年至2015年诊断CRC的患者发病模式。

结果发现,后20年即1995年至2015年期间,40~49岁年龄组的CRC病例显著增加。远处转移CRC发病率上升最明显,每年增加2.9%;远处转移CRC病例比例也明显增加,从1995年22%增至2015年的27%。

Meester指出,“50岁以下人群中CRC发病率上升”这是一个震惊人心、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真实的。因此,这也是他们开展研究的原因。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多国发病呈上升趋势

法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Marzieh Araghi等基于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挪威、新西兰、爱尔兰和英国癌症登记处数据,分析CRC发病趋势。

结果发现,虽然整体癌症发病率下降或趋于稳定,但在一些国家50岁以下人群中,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均显著增加。丹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结肠癌发病率每年增加约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直肠癌增长率分别为3.4%和2.6%。

Araghi表示,未来的研究需明确发病率上升的根本原因,以便能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策略。

■《Gut》:20-29岁人群发病上升趋势最明显

荷兰Erasmus MC大学医学中心Manon C. W. Spaander等收集了20个欧洲国家超过1.4亿20~49岁人群的数据。结果发现,20-29岁人群CRC发病率增加最快,每年增加近8%,其次是30~39岁患者,每年增加近5%,略高于40~49岁人群(1.5%)。

研究者指出,尚未阐明年轻人群CRC发病率增加的根本原因,临床医生应意识到这一发病趋势,并识别可能相关的因素。此外,若CRC发病趋势持续下去,则可能需要重新改写筛查指南。

曲妥珠单抗联合S-1、奥沙利铂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有效、安全

替吉奥(S-1)联合奥沙利铂(SOX)是日本HER2阴性晚期胃癌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然而,评估曲妥珠单抗联合SOX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很少。

日本癌症研究基金会癌症研究所Daisuke Takahari等的研究显示,对于化疗初治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SOX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4]。

研究结果发表于《Gastric Cancer》。

主要终点是确认的总缓解率(ORR),次要终点是OS、无进展生存(PFS)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从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共入组75例患者。中位治疗8个周期,中位随访15.6个月。

确认的ORR为70.7%(图3),疾病控制率为93.3%。中位OS为18.1个月,1年OS率为77.2%,2年OS率为43.0%。中位PFS为8.8个月,6个月PFS率为68.5%,1年PFS率为39.5%。

主要的3或4级不良事件为感觉神经病变(16.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7%)。

总之,该研究表明,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中,曲妥珠单抗联合SOX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提示这一方案或可作为标准治疗选择之一。


胃癌化疗用什么药好?

胃癌化疗用什么药好?在西医方面,针对胃癌的治疗,大多都是手术治疗,而在术前、术中、术后,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化疗。化疗对患者的治疗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细胞蔓延、消灭残留病灶等,对病情的控制,是起着很好的作用。那么胃癌化疗用什么药好呢?胃癌化疗比较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一)5-氟脲嘧啶

本药为1957年由Duschinsky等合成,为嘧啶抗代谢类药物。5-FU本身并无抗癌作用,在体内需转变为5-氟-2-脱氧尿苷单磷酸而起作用。FdUMP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从而阻止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转变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影响细胞内DNA的合成。本药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各期增殖细胞都有杀伤作用,并对G1/S边界有延缓作用。半衰期为10-20分钟,主要在肝脏分散代谢。其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停药后2-3周可恢复。此外,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二)呋喃氟尿嘧啶

本药为1966年由Hiller等合成的5-FU衍生物,口服后主要在空肠和回肠吸收,经门静脉抵达肝脏。不但在肝细胞中经细胞色素P-450微粒体酶系统分解为5-FU,而且也通过局部组织的可溶性酶分解为5-FU而起作用。因而应用FT-207后分解的5-FU并不全部经血特环而达靶组织起作用,副作用较5-FU为轻,但疗效较高。

1978年藤井节朗等发现FT-207与尿嘧啶按分子量1∶4比例混合口服,肿瘤内5-FU浓度显著增高,增强了FT-207的抗癌效果。这一增效作用是由于5-FU转变为F-dUMP的磷酸化作用增加。FT-207和尿嘧啶混合物的商品名为UFT。

(三)自力霉素

1955年从Streptomyces caepitosus的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抗生素。本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并可使DNA解聚,抑制细胞DNA复制,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本品抗癌谱较广,作用迅速,但毒性较大。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止,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于停药后2-4周可恢复。

(四)阿霉素

为1967年意大利的Farm Italia研究所从Streptomyces peucetius var caesius的培养液中提取出,其化学结构与正定霉素相似。其抗癌谱广,治疗指数较高,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本药为肝脏代谢和胆道排汇,故肝功能减退者可产生严重毒性,应减速量应用。本品对心脏有较强毒性,毒性的出现与总剂量有关。如总剂量在400毫克/米2则易影响心脏而出现心力衰竭。其他副作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贫血。

(五)亚硝脲类

亚硝脲类药物为细胞非特异性药物,属烷化剂。CCNU为口服药,具脂溶性。口服吸收迅速,能透过血脑屏障。其副作用主要为延缓性骨髓抑制。血小板的下降多在服药后3-5周出现,而白细胞的减少在血小板下降后1-2周发生,停药后可恢复;同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作用。因为可出现延缓性肝、肾功能损伤,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BCNU亦为脂溶性药物,可供静脉滴注。本药能透过血脑屏障,给药后1小时即可进入脑中。BCNU与蛋白质结合后缓慢释放,故作用持久,并产生延缓性毒性。

ACNU的特点为能溶解于水,可静脉或动脉注射。其副作用与CCNU和BCNU相同。

(六)阿糖胞苷

本药为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需先经磷酸化成为活性型方能起作用,抑制DNA聚合酶和干扰DNA的Ara-C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并对G1/S、S/G2边界有延缓作用。由于本药口服吸收较少,须静脉滴注方能发挥疗效。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偶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