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黑眼圈怎么办
女人怀孕的时候享受着国宝级的待遇,生完宝宝之后待遇不比国宝,外貌却胜过国宝,双眼印上又深又大的黑眼圈了。产后睡眠时间不足、失眠、睡眠质量差的问题,让妈妈很是烦恼,如何才能拯救产后妈妈的睡眠,赶跑黑眼圈呢?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出生后,妈妈们就开始纷纷抱怨睡眠时间不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24小时oncall,喂奶、换尿布、哄睡等无限次循环。在宝宝还小的时候,每晚隔2、3个小时起来一次的大有人在。整觉?不存在的。长期睡眠不足,黑眼圈便会慢慢冒出来,这可如何是好?
·白天补眠
睡眠时间不够,人很容易崩溃。为了补足睡眠时间,妈妈一定要充分利用白天的碎片时间补眠。你可以在宝宝睡的时候,跟着一起小睡片刻。不过,你不必像宝宝那样睡那么长的时间,即便每次休息30分钟左右,也能让你获得几个小时的满满精神。
·掌握宝宝的生活规律
每个宝宝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妈妈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很好掌握这些规律,并根据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此外,妈妈不必事事亲力亲为,有些事情可以让家人一起分担,这样自己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休息。
不少产后新妈会出现失眠的状况,明明很缺觉很困很想睡,却总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不妨试试下面这两招!
·听听音乐
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说:“音乐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它或是对于心灵的一种理智上的裨益,或是镇定灵魂的一种抚慰。”没错,音乐就是有这样的效果,它能让你躁动的心安静下来,睡前听轻柔的音乐能降低你的焦虑感,让你更快入睡。
·不要过分关注失眠
如果你只是偶尔失眠,不必刻意补觉,也不要太在乎自己只睡了几个小时,也不要为第二天精神萎靡而感到烦恼。另外,睡前不要考虑或者和家人讨论难以有定论或者容易让人烦心的事,不然越想越睡不着。当躺在床上较长时间睡不着时,不妨起来上个厕所,再回到床上时,也许你就能入睡了。
睡眠问题三:睡眠质量差
明明零零散散的睡觉时间加起来也不算少,自己也不曾失眠,但睡醒后总感觉精神状态不好,总有困意、没睡够,这让产后新妈非常困惑。其实,这属于睡眠质量差的缘故,那么新妈该如何应对呢?
·睡前不要吃得太饱
有些妈妈在怀孕及坐月子期间吃太多,把胃撑大了,生下宝宝之后,仍然没有把饮食习惯纠正过来,睡前时常觉得肚子饿或嘴馋,忍不住要吃点东西,而晚上吃得太饱,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睡前太激动
不少妈妈有睡前追剧或者看小说的习惯,各种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场景,将妈妈的喜怒哀乐完全调动起来了,这样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的睡眠变差,甚至会睡不着。
此外,妈妈们睡眠质量差可能还与作息不规律有关哦,因而,妈妈们一定要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样睡眠才有保障。
造成黑眼圈的原因是什么
黑眼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面部皮肤的现象,引起黑眼圈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有一部分人就属于天生色素沉淀过多,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当然有一些黑眼圈的问题是因为平时生活不当或者疾病原因造成的,比如说经常熬夜,过度劳累,晚间休息不好,这时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好,会造成色素在眼周围出现过多的沉积,就容易引起第二天起来出现黑眼圈的情况,另外对于女性来说,如果月经不调,或者是肝功能下降,或者是有肾阴虚的症状,都容易引起黑眼圈儿的表现。
1、月经不调引起
女性的黑眼圈长期存在,可能是痛经、月经不调引起。中医的理论认为,痛经、月经不调是由气滞血淤、寒凝血淤引起气血运行失常,而黑眼圈就是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此外,经血量过多和患有功能性出血的女性,也较容易出现黑眼圈。
治疗则以调经为重。
2、肝功能长期不正常
肝肿大患者,往往存在黑眼圈。大约有20%的肝病患者在暴露部位,如眼眶周围、面部有色素沉着,呈现“黑眼圈”。
慢性肝病的治疗主要是静养食疗,减轻肝脏负担的同时要补充营养,以修复受损的细胞,恢复肝功。摄入丰富的蛋白质如乳、蛋、肉;同时也应当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以满足肝细胞内糖原以及代谢的需要;坚持低脂饮食,减轻肝脏负担。
3、肾精亏少则两眼缺少精气滋润
肾之黑色就浮越于上,因此双目无神、眼圈发黑。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性生活过度的话,就很容易导致黑眼圈。
所以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经常熬夜。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绪激烈化。平时多吃补钙的骨头汤,或者下火的山药、决明子、绿豆、金银花等。
4、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的慢性胃炎患者
随着胃病的反复发作,黑眼圈也会加重。患有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肠胃疾病的人,也会出现黑眼圈。
慢性肠胃疾病需要日常生活调理,合理进食、严谨暴饮暴食、饮食清淡,不能再刺激肠胃。
5、鼻子的问题
黑眼圈和鼻子是的问题有关大概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但是如果你经常打喷嚏流鼻水,眼睛下方静脉窦附近的血流量增加,也会造成黑眼圈。所以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一般也有黑眼圈。
改善方法:
除了治疗鼻炎外,还应该注意不要待在空气不良刺激鼻部的环境中,避免冷空气、烟雾和污浊的空气。打喷嚏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以免压迫道肌肤的微血管。
人到了50岁,对生活的感悟会有很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这个阶段是人生的一道坎,对下半辈子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有很大影响。长寿与否除了部分基因遗传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详细]
2024-11-28 07:15:54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父母也在慢慢变老。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实际上,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到了一定年龄,很多疾病会悄然而至,提前做好保健可以预防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任何疾病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在早期会给身体发出预警信号[详细]
2024-11-28 07:15:54尿酸高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不仅老年人容易出现,许多年轻人也会遇到。体检时测出的尿酸值如果超过标准范围,就属于高尿酸。53岁的老郭在体检中查出尿酸高达520,这让他感到非常担心[详细]
2024-11-27 19:14:42随着气温升高,湿气问题变得日益明显。湿气过重不仅普遍,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那么,湿气太重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春天,很多人会感到“春困”,表现为持续的疲倦、头晕脑胀,总想睡觉,这可能是体内湿气较重的迹象。 观察皮肤也能发现湿气重的端倪[详细]
2024-11-23 10:02:00拔罐是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喜爱的养生方式。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希望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身体活力。拔罐带来的好处包括祛湿排毒、痛经活络和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加速新陈代谢[详细]
2024-11-23 09:28:52艾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养生效果,尤其适合女性。传统上,女性的妇科问题经常通过艾叶来调理,比如用艾叶煮鸡蛋、泡茶或做枕芯。随着技术的进步,艾叶在现代更多地用于养生,但其效果依然显著。例如,艾叶泡脚就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详细]
2024-11-23 09:28:52女性的身体健康与气血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气血是女性的根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许多女性常常面临气血不足的问题。 月经期间的失血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气血不足的主要原因[详细]
2024-11-23 08:23:35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脾虚现象,这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需要重视。判断脾虚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一些反应。 睡觉时流口水在小孩子中比较常见,但也有部分成年人会出现这种情况[详细]
2024-11-23 08:23:35身体的健康主要依赖于内脏的良好运作。然而,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内脏状态,中医认为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了解五脏的情况。例如,肝开窍于眼,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详细]
2024-11-23 07:18:06男性往往希望别人称赞自己有男人味和阳刚之气。要拥有这种气质,身体健康是前提。如果身体不健康,即使留了很长的胡子,看起来也会显得虚弱无力。 想要身体健康,体内需要充足的阳气。气血是生命的基础,而气就是阳气[详细]
2024-11-22 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