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得了外耳道炎怎么办

治疗外耳道炎的主要方法包括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急性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如果外耳道肿胀渗液较严重,可以使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并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药液,每天更换纱条,以达到收敛消炎和促进干燥的效果。也可以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对于慢性患者,局部也可使用抗生素(如多粘霉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合剂、霜剂、粉剂等进行换药、涂敷或吹入。同时,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并加强全身某些相关疾病的诊治,例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早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或超短波透热等理疗来缓解症状。严重情况下需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服用镇静、止痛药物。局部可以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者将上述溶液制成的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两次。对于慢性患者,推荐使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当外耳道出现脓液及分泌物时,可用3%双氧水清洗。若疖肿成熟,则应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

预防外耳道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挖耳的习惯,因为这不仅可能损伤皮肤引发感染,还可能导致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生长,进而影响听力;防止污水进入耳朵,在洗头、游泳前可以使用特制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住外耳道;及时清除外耳道内的耵聍或异物;保持耳朵干燥,避免受到伤害。

未患病时应注重个人卫生,特别是儿童。对于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的人群来说,更需保持耳朵及其周围区域的清洁,不要随意掏耳朵。一旦发病后,禁止用水冲洗耳朵,若感到污秽或结痂,可先用植物油软化后再轻轻擦拭干净。必要时可以使用苦参汤洗涤。按时更换外用药并按时服药。瘙痒时不宜抓挠,可通过泡食盐水缓解,具体浓度以能止痒为准。患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海鲜以及淡水产品。洗澡、理发时也要注意防止水分进入耳内。患病之后禁止游泳,并且要避免食用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