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止痛药可有效缓解疼痛 服用的4个误区要知晓

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疼痛如牙痛、头痛等时常侵扰着我们,甚至干扰日常生活。面对疼痛,人们常选择止痛药以求缓解。但关于止痛药的使用,社会上存在一些误解,接下来将一一澄清这些认识误区。

首先讨论的是关于止痛药可能引起上瘾的担忧。实际上,偶尔按需服用非甾体抗炎类止痛药并不会导致药物依赖。这类药物不具备成瘾性。至于强效的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虽然用于重度疼痛管理,如癌症患者的止痛,临床实践显示在医疗监督下合理使用,并不会普遍引起精神依赖,安全性得以保障。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止痛药以增强效果。实际上,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提升止痛效果,反而可能加剧药物副作用,危害健康。遇到单一药物效果减弱,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品,而非自行叠加用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存在“封顶效应”,即超过一定剂量,止痛效果不再增强,仅徒增副作用,因此耐心等待药物起效比盲目加量更为明智。

还有的人会错误地将所有止痛药掰开服用,尤其是肠溶片或缓释片,这类药物设计旨在保护药物成分免于胃酸破坏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掰开服用会破坏其特殊构造,影响疗效,严重时可能导致药物过快释放,身体无法承受,极端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儿童使用止痛药的顾虑,实际上在专业指导下,针对儿童设计的解热镇痛药物能安全有效地缓解例如拔牙后的疼痛,关键在于正确选用并遵循医嘱。

总而言之,止痛药是缓解急性疼痛的有效手段,但它仅提供暂时的舒适,根本上解决由疾病引起的疼痛还需针对病因治疗,避免止痛药掩盖真实病情,延误治疗。正确理解和使用止痛药,对于维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