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甲胎蛋白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唯一标准 什么是肝癌的扩散转移

甲胎蛋白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唯一标准

甲胎蛋白(AFP)最早是在孕妇体内检测到的,是由增生活跃的胎儿细胞分泌产生。后来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其与增生活跃的肝癌细胞存在一定联系,因此而用来作为早期肝癌的筛查指标,在肝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AFP升高并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惟一标准。

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其AFP浓度下降,并会在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成人的肝细胞不具有合成AFP的能力,因而血清中AFP的含量极微。临床上除了肝细胞癌时,AFP可出现显著升高之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

也可导致AFP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

血清AFP升高为肝细胞癌最重要的标志物,其阳性率可达到60%~70%,如果血清AFP持续大于400ng/ml且持续4周以上,转氨酶正常,则肝癌的患病率较高。但仅凭AFP升高不能确诊肝癌,不能做出肝癌的诊断,因为AFP存在变异体,非肝癌的患者也会升高。

对于非癌性肝病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可以借助AFP变异体检测来鉴别,如刀豆素A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见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刀豆素M非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见于胚胎癌和肝癌等。


什么是肝癌的扩散转移

作为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肝癌患者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当肝癌的扩散转移后。那到底什么是肝癌的扩散转移呢?下面就来谈一谈肝癌的扩散转移。

一般,肝癌的扩散转移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是最常见的肝癌的扩散转移,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瘤栓。瘤栓脱落在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肝癌细胞侵犯肝静脉后即可进入体循环,发生肝外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还可血行转移至全身各部,以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较为常见。肝细胞型肝癌以血行转移多见。

2.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胆管细胞型肝癌转移以淋巴转移居多。淋巴转移仅占转移总数的12.6%。这也是比较常见的肝癌的扩散转移方式之一。

3.种植转移:这是偶尔发生的肝癌的扩散转移,如种植于腹膜后形成血性腹水,女性尚可有卵巢转移癌。

4.直接浸润:肝癌一般较少发生邻近脏器的直接浸润,但偶尔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组织器官,如膈、胃、结肠、网膜等。这种肝癌的扩散转移比较少见,不常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肝癌的扩散转移的介绍,在此提醒肝癌患者及其家属,一旦确诊为肝癌一定要及时治疗,一旦发生肝癌的扩散转移就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