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病,很多人质疑,我这么注重养生,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难道糖吃多了吗?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就告诉你,你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另外教还未患上糖尿病的人,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有节约的基因,由俭到奢的结果,更容易引起肥胖,进而更容易得糖尿病。

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改革开放后,突然富裕起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这个基因仍在开放着,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营养过剩。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基因决定了咱就是“吃苦”的命,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这种吃法会让人没吃几天饱饭就变胖,患上糖尿病。

原来是下田种地,现在把地都卖了,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旦开始了“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的生活,再要“管住嘴、迈开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要免受慢性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或许还不晚!

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就在三十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吃的还是糙米,没有经过深加工。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但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所以,现在更提倡的是粗细搭配,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就知道瘦而不知道肌肉

中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其实,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化向来鄙视“肌肉男”!

“四肢发达”始终不是褒义,人们更认同斯文纤细的“白面书生”,不像欧洲,让“秀”肌肉的雕像成为文化符号。这种观念导致的肌肉不发达,或者说,肌肉欠缺锻炼,也是中国人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因为肌肉中有肌糖元,肌肉一运动,肌糖元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所以血糖就会降下来。很多糖尿病人吃饭之后血糖高,走半小时就降下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肌肉在降糖。从这个角度上说,年过四十的人,要有所侧重地长长肌肉,为的就是给未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预留空间。

长肌肉的办法就是适度的负重练习。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钟的话,最好还能保证每周两次的负重,无论是举哑铃,还是给腿上绑了沙袋后抬腿或者步行,总之你要感到胳膊和腿上的肌肉绷紧了,而且觉得酸、累,肌肉才得到了锻炼。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

1、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岛炎而致病,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

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2、肥胖

大多数的Ⅰ型糖尿病都是属于肥胖体质,而肥胖则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种因素。

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3、体力活动

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

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

4、饮食结构

如果长期高脂肪饮食的话,则是会抑制代谢率而使得体重增加而肥胖,而肥胖则是会引发Ⅱ型糖尿病的。并且常年食肉者患糖尿病的几率要大于常年素食者。

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预防糖尿病

1、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2、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不少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定期进行检查来了解的身体健康是否出现问题。部分人在检查自己血糖中发现自己的血糖值高于正常,害怕自己就是得了糖尿病。而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容易将血糖高和糖尿病混为一谈,认为血糖高就是糖尿病。那么,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专科莫伟副主任医师接受医联媒体采访时表示,临床上经常有病人来问,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对于这个问题,首先第一个要明确糖尿病是以血糖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而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好多,最常见的因素是糖尿病。所以,很多人容易将血糖升高和糖尿病混在一起。

莫伟医生告诉我们,有些病人存在应激状态下,血糖可能会短期升高,比如出现应激感染、有其他突发的疾病等情况,病人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所以这种情况下血糖升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有可能在应激状态下的因素去除了之后,可能血糖也会恢复正常。所以不是只有血糖高就是糖尿病,还要进行全面的按照标准来进行系统的诊断来判断,才能明确是不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多少?

莫伟医生指出,目前我国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以1999年国际卫生组织记录的标准为准,主要有下面三点:

第一点病人空腹葡萄糖大于等于7.0mmol/L,可以诊断糖尿病。但前提是要不同的时间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特殊情况是指应急状态下的情况。如果病人两次的血糖检查超过标准或达到标准,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第二点是病人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主要是指有三多一少的症状,病人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的症状。在病人出现典型的症状前提下,测随机血糖就是抽静脉血之后血查的结果,显示葡萄糖的指标、水平大于等于11.1mmol/L,这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第三点是病人在可以没有三多一少症状的前提下,喝了标准负荷量75克的无水葡萄糖。在喝了糖水两个小时之后检测血糖的值,若是结果显示是大于等于11.1mmol/L的情况下,即使病人没有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莫伟医生强调,在诊断、检测糖尿病之前有一定的注意事项,例如第一个病人要空腹八小时以上,第二个是病人在糖负荷期间,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不能进餐,第三个要采静脉血进行血糖检测。这些方面都需要注意的,若在血糖检测期间有不恰当的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血糖检测结果不准确。

莫伟医生还告诉我们,诊断糖尿病还有一个指标叫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是反映病人过去三个月以来,血糖水平的平均状态。实际上在美国已经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在我国,由于各种国情的实际情况,目前还没作为诊断标准。所以诊断糖尿病还是依赖静脉抽血,看血中的葡萄糖的水平来确定。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