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是怎么引起的(2)

当然,峡部崩裂的产生与峡部的骨质结构、弧度以及承受应力的大小、性质、次数等均相关。如峡部变得相对细长,则可能为峡部崩裂的前兆,此称为椎弓崩裂前征(pre-spondylolisthesis)。胡景铃在测量脊椎斜位片峡部的高度时,发现689例无峡部崩裂者的峡部其平均高度为9.035mm,而患有峡部崩裂的141例患者的峡部平均高度仅6.824mm。因此,峡部变细可能是产生峡部崩裂的内在因素,变细的原因仍可能是先天性原因,当然与后天获得亦直接相关。至于应力的大小及性质等均为重要因素。傅士儒调查发现,运动员中患峡部崩裂者80%无明显的外伤史,说明一次急性外伤并非主要致病原因。运动员的训练年限与发生率成正比,以及男性运动员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提示运动可能为致病因素。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悬殊,从事排球和技巧类运动的运动员的发病率高达50%,长跑则无一发病,跳高与跳远运动员的发病率也较高。可见腰部后伸动作多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发病率高。因此,可以认为腰部后伸动作使峡部遭受的应力最大,此可能为峡部骨折的原因。Lane、Nathan、Newman等明确提出,腰5下关节突和骶l上关节突压迫峡部,易导致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傅士儒采用腰椎骨标本进行实验,显示只有在腰后伸时,下关节突最易碰触峡部,可以说明疲劳骨折确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

4、退变性因素

人体发育成熟后,各种负荷增加,特别是某些负荷超过常人者,例如强度较大的翻砂工、搬运工、举重运动员及男芭蕾舞演员等,其所承担的重量最后都集中到下腰部,并再由此向双下肢传导。在此状态下,由于腰椎本身的生理前凸,腰4和腰5椎体向前下方倾斜,因此这两个椎节,尤其是第5腰椎的承载力最大。在此节段,由上方传递的压应力分为两个分力,如前所述,一个作用于椎间关节构成挤压分力,另一个则为作用于关节峡部的脱位分力。此时,通过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尖端),压应力集中至下一椎体的峡部。形成剪力,易使体积较小的椎弓峡部反复遭受此种剪力而磨损,加之该处组织结构较薄弱,因而易引起断裂。本病易发生在劳动强度较大的中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