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及其他肿瘤有哪些症状?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可存在多年而无症状,半数以上是由于偶然发现,也可以是在体格检查时或出现在尸检报告中。最常见的主诉是胸痛、咳嗽、气短、吞咽困难、声嘶、Horner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症及气管、心脏受压等,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盗汗、全身不适、纳差、体重减轻等。这些同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以及生长方式有关,良性肿瘤较少出现症状,囊性较实体瘤产生症状少,膨胀性生长会产生压迫症状,浸润性生长常出现受累脏器的相应症状,临床多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如下。

一、纵隔脂肪源性肿瘤

分良性及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占大多数,其中纵隔内较少见,可发生于纵隔任何部位,大部分位于前纵隔、心缘旁或心膈角。发病原因不明,有人认为起源于纵隔胸膜下或胸壁皮下脂肪组织,也有认为起源于退化的胸腺组织。

1、纵隔脂肪瘤:是纵隔内较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男性稍多。肿瘤通常包膜完整,多为球形、结节形或不规则形,切面呈淡黄或黄色、油腻状,常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小叶状结构,质地较柔软,体积通常较大,可伴有出血、坏死、液化、囊性变及骨化。组织学上主要由成熟脂肪组织组成,常延伸入颈部、肋间或椎管内。生长缓慢,偶有恶变,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症状,如肿瘤体积大可压迫周围组织,可产生相应症状。

2、纵隔脂肪肉瘤:其病因不明,发生于纵隔者罕见男性稍多于女性,多见于40~60岁,少见于青少年。绝大多数为原发性肿瘤,也有从良性脂肪瘤恶变而来的报道。脂肪肉瘤通常体积较大,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可有菲薄的纤维包膜,分化良好者切面类似脂肪瘤。如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则可见白色条索穿插其间,黏液型脂肪瘤呈胶冻状,圆形细胞型及多形性呈鱼肉样或脑髓状,可有出血坏死。镜下组织形态多样,目前常化分为分化良好型、黏液型、圆形细胞型及多形性和去分化型5种类型,外加5种肿瘤成分同时存在的混合型。脂肪肉瘤多位于后纵隔,病程较长,术前病程从数周到数年不等,常有明显胸痛,肿块巨大可产生压迫症状。

1234...全文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