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呕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呕血是指患者呕吐血液,由于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胆道)急性出血所致。但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那么,呕血会有那些症状呢?下面专家介绍呕血的临床表现。

1、假性呕血和(或)便血

(1)咽入母血:新生儿口服铁剂、铋制剂、酚酞或中草药等可引起假性消化道出血,但较少见。分娩时咽入母亲产道中的污血,或吸入乳母乳头皲裂、糜烂处的母血,引起新生儿假性呕血和(或)便血较常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貌或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抗碱变试验(Apt试验),可明确血液为母血。

(2)咽入自己的血液:新生儿由于咽入自己鼻咽腔或气道中的血液亦可引起呕血和(或)便血,需要与真正的胃肠道出血相鉴别。通常情况下,常有插管等外伤史和局部损伤、出血所致。有黑色柏油便,大便边缘的尿布湿润处(不湿者可加清水)有血红色潜血或镜检红细胞可阳性。

2、全身性出凝血疾病有胃肠道外出血的表现,如皮肤、皮下的出血点瘀斑等,出、凝血相检查有异常改变。其中以重危儿的DIC为最多见,DIC患儿临床表现有重症感染、硬肿症或RDS等先天性同种免疫性或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各种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则较少见,常有阳性家族病史和相应的出、凝血相异常。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此类疾病是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出血症多在生后2~6天出现呕血出血量多时,呕吐物多为鲜血可不混杂其他成分。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小儿一般情况良好。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见于新生儿长期用抗生素胃肠道外营养或母亲偏食而由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现出血即投予维生素K15~10mg静脉或肌内注射,输新鲜全血或干冻血浆,可获得止血。

3、消化道出血性疾病

(1)反流性食管炎:有呕吐、呕血、体重增长减慢等症状,亦可无任何症状。内镜检查、稀钡餐检查,可发现浅表的病变,pH值持续低于5.0则有诊断价值。经电烧灼可进行局部止血。

(2)应激性溃疡:新生儿应激性胃溃疡很多见胃酸分泌亢进,可持续到生后第10天尤以头2~4天为甚。颅内压升高也引起应激性溃疡。常在新生儿早期发病有呕血和便血,血量多少及新旧不等,内科保守疗法即可治愈。溃疡也可同时见于食管或十二指肠。

(3)急性胃肠炎:可有呕血和(或)便血尤以早产儿中多见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更为严重患儿都有发热、软弱、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所共有的症状。大便为黏液血便有鲜血便果酱便或黑便,呕鲜血或咖啡样棕黑色血常有胆汁或肠内容物牛乳甚至豆粉引起的过敏性肠炎也可有呕血和(或)便血,但较少见。停止此蛋白类食物即可缓解。

(4)肠梗阻:新生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肠梗阻,包括各种内外科疾病所引起的麻痹性和(或)机械性肠梗阻,但主要是内科疾病所引起。患儿营养、发育状况欠佳,剧烈呕吐引起胃肠道出血。

(5)肛门、直肠及乙状结肠疾病:多呈血便而非黑色柏油便。大多有严重便秘、息肉、肛门-直肠裂引起。

4、全身性症状除呕血与便血等上述表现还可由大量失血而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症状,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1/5以上时,即可表现失血性贫血和(或)失血性休克。临床出现心率增快、四肢端发绀、发凉,血压下降皮肤发花、精神萎靡和烦躁交替出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