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阳气不足,轻则手脚冰凉、疲乏无力,重则招来癌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曹洋

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绝,精气乃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体阴阳相互协调,则精气充足,精力充沛,若阴阳任何一方偏盛偏衰,就会导致疾病发生。中医认为,在阴阳协调平衡的关系中,阳气更为重要一些,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有阳气致密于外,阴精才能固守入内,从而保证阴阳和合。

天之阳温养万物,使得万物生长收藏;人之阳温养机体,使得生命生生不息。中医理论讲,天体运转不息、万物荣枯更迭是依赖太阳的光明和温养,人体的阳气就好比天上的太阳,是生命的主角,维护五脏气机正常运行,推动气血津液循环周流。阳气在人体主要发挥两大作用:一是气化温养,人的脏腑经脉靠阳气温养,以维持机体正常活动。阳气充足,脏腑便调和,人的思维也就敏捷,张弛自如。二是抵御外邪,阳气能固护肌表,同时又可驱除人体内的病邪,因此中医治疗疾病常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长期阳气不足,轻则疲乏无力、手脚冰凉、腰酸背痛、肥胖等,重则可能招来癌瘤。癌瘤属阴邪,多因“痰凝”“瘀血”等阴性致病产物聚积于体内某一部位而产生,是肿瘤病“标实”的表现。正常情况下,阳气充足时可推动机体津液、水饮运化,使代谢产物正常排出。相反,阳气不足,脏腑经络运行不畅,病理产物郁积体内,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化为痰饮和瘀血,相互“勾结”,成为癌瘤。因此,肿瘤病的治疗过程中,需重视振奋机体阳气。

判断什么属阴、什么属阳,方法很简单:凡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令人遗憾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损阳的表现居多,如久坐不动、好吃懒做、长期伏案、夏日贪凉、冬日薄衫等。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近阳远阴”,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