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传统评书瞄准“中医药文化IP”(2)

在传说故事里,“药到病除”等词语经常出现,可是这些是真的吗?于鸿心里也经常打鼓。“我担心人们听了故事以后,会按照故事里的方子去吃药,就会出问题。”于鸿说,本着对群众健康负责的态度,每每遇到医案药方,他都会结合自身的中医知识,请教相关专家,核对故事中的药方。

他曾讲过一个寺庙求方治消渴症的故事。清代时,一位举人患消渴症,名医叶天士说已不治,举人到金山寺求医,高僧让他拿回十筐梨,并嘱咐他渴了就吃梨,吃完便好,后来果然痊愈。

吃梨真的能治好消渴症么?于鸿认为,消渴分上、中、下三消,梨能够滋阴润肺,对上消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绝不是治疗消渴症的万能药,于是他在点评中阐述了他的观点,并提醒听众故事中的方药不可随意效仿,应当遵医嘱。

“评书评书,不评不成书。”于鸿说,恰当而又有哲理的点评,是评书的灵魂。而用点评保证杏林评书故事在医学上的严谨,也是杏林评书的特色所在。

这样,既保留了评书的“奇”,又兼顾了医学的“真”。融评入书,如水着盐,不留痕迹。

走出传统书馆说给更多百姓听

多元文化消费时代里,传统曲艺的发展受到冲击,评书也不例外。虽然当年万人空巷的辉煌难以再现,但评书仍然有“暗香”袭人。

走出书场,于鸿坐上出租车回家,出租车里播放的广播,让他颇感亲切。他说,现在广播、网络变成了吃饭的新“家伙什”。书场之外,于鸿正在尝试更多的传播渠道。

撂地儿演出,是指曲艺行当艺人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等场所演出,相对于书馆、剧场演出,撂地儿演出面对的观众非常复杂,也非常考验演员的能力。

2015年,于鸿在北京像素步行街,演出了一段《刮骨疗毒》。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