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积极控制出血和降低颅内压,防治动脉痉挛、内科严重并发症和再出血;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如发现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则应积极进行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 一、治疗 1、常规治疗 (1)一般处理:病人要卧床休息至少4周,避免用力大小便,防止剧烈咳嗽等。烦躁不安者适当应用止痛镇静药物,稳定血压,控制癫病发作。可以进行腰穿放脑脊液,每次放出10ml,每周进行2次;其可降低颅内压、减少头痛,同时能快速减少脑脊液中的血液成分,降低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生率。但是,腰穿放脑脊液时应缓慢,因为颅内压很高时,易发生脑疝。 (2)脱水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及脑水肿,严重者脑疝,是本病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地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 ①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甘露醇、呋塞米(速尿)、人血白蛋白等进行脱水。详细请参照脑出血章节。 ②手术治疗:如药物脱水治疗效果不佳并有脑疝发生的可能,应行颞下减压术和脑室引流,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3)止血及防治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容易危及生命,所以止血治疗和再出血的防治较为重要。常用的药物如下: ①氨甲苯酸:又称止血芳酸、抗血纤溶芳酸、对梭基苄胺、PAMBA。其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高浓度时能直接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每次100~200mg,溶于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注射,2~3次/d。 ②氨甲环酸:又称止血环酸、反式对氨甲基己烷羧酸,为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的衍生物,作用与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相同,且较强。每次250~500m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也可肌内注射,1~2次/d。 ③酚磺乙胺:又称止血敏、止血定、羟苯磺乙胺、Dicynone,其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使其释放凝血活性物质,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作用迅速。每次250~500m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也可肌内注射,1~3次/d。 ④巴曲酶(立止血):是从巴西矛头蛇的毒液中精取的一种巴曲酶,其具有凝血酶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每次2000U,静脉注射,次数视情况而定。 ⑤氨甲环酸(凝血酸):每次4~6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2次/d。 ⑥凝血质:促进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每次15mg,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1~3次/d。 ⑦卡巴克络:又称安络血、安特诺新、肾上腺色腙,其能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每次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2~4次/d。 ⑧氨基己酸:又称6-氨基己酸、ε-氨基己酸、Amicar、EACA。其作用同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每次6~10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1~2次/d。 ⑨维生素K3:参与凝血酶原和因子Ⅵ、Ⅸ、Ⅹ的合成。每次2~4mg,肌内注射,1~2次/d。一般应用上述的2~3种药物即可。 (4)防治动脉痉挛及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动脉痉挛导致脑梗死者,易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致残,如大块脑梗死者,还产生脑疝致死,也是本病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防治动脉痉挛非常重要。主要应用尼莫地平(又称硝苯甲氧乙基异丙啶),其主要是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拮抗剂。每次60m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1次/d,可持续应用1~3周。 (5)治疗脑积水:发生急性阻塞性脑积水者,应积极进行脑室穿刺引流和冲洗,清除凝血块。同时加强应用脱水剂。 (6)病因治疗:脑血管造影发现病因者,应积极针对性治疗,不仅能缓解病情,且还达到防止复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在造影的同时可进行血管内介入性栓塞治疗。之后,必要时再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2、择优方案 SAH的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发。SAH的现代治疗标准是快速评估病情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1)制止继续出血,需用抗纤溶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抗纤溶药物是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凝血酸)。氨基己酸持续静滴5h(1~1.5g/h),即可迅速达到治疗水平。近年Pinna报道,抗纤溶剂与钙抗剂联合应用,既可减少再出血,又可防止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肝素和氨基己酸合用,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50%。 (2)防止继发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常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一般主张早期应用。每次60m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1次/d,可持续应用1~3周,还可240~360mg/d,分6次口服,口服治疗时间应在3周以上。 (3)病因治疗:对老年来说高血压的处理,常用药物有β-阻滞药[艾司洛尔(esmolol)、拉贝洛尔]、肼屈嗪(肼苯达嗪)。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主要是治疗并发症,防止再出血,预防猝死。 (1)SAH后再出血的防治:再出血是SAH后最重要的致死原因,其发生率10年内为2.2%,20年内为9.0%,是发病后2周内引起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因素,死亡率是首次出血的2倍(50%)。再出血的最危险期是在病后24h内,约占再出血的50%以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巨大动脉瘤、意识障碍、老年、女性和收缩压>170mmHg。大量饮酒能增加再出血和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性。脑室引流后由于ICP降低,致使动脉瘤透壁压力升高,动脉瘤再破裂堵塞动脉瘤裂口的血凝块的溶解所致。术后再出血动脉夹松动,动脉瘤壁坏死、破裂所引起。另外,CSF中纤维蛋白溶解产物浓度升高、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和血栓素释放减少亦有关。 (2)猝死的防治:SAH后还未到达医院即死亡(猝死)的患者占所有SAH的12%。尸检发现引起猝死的病因有IVH(92%)、肺水肿(92%)、ICH(15%)。未接受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较接受治疗者猝死高(38%∶14%)。引起猝死的机制包括颅内压急剧升高、血肿占位效应、IVH伴第4脑室急剧扩大、肺水肿及心律失常。预防措施主要有: ①早期发现主转送,在转送过程中即开始降颅压治疗; ②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 ③对发病后短期出现意识障碍和抽搐、CT发现有IVH者及时行侧脑穿刺引流; ④SAH肺水肿多为NPE,处理应及时,否则会在短期内死亡; ⑤对已确诊的后循环动脉瘤应尽早手术治疗。 (3)对几种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①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上消化道出血防治也是SAH防治的重点之一,它主要是保护胃黏膜,降低和中和胃酸,使胃PH控制在4以上,积极治疗原发病。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是有效的预防治疗药物。 ②头痛的治疗:SAH的头痛的发生率最高(89.6%)。SAH的头痛则以血液刺激和颅内高压为主,定期放出脑脊液能迅速减轻头痛。 ③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是SAH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90%,是SAH病人的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SAH后DCV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化病理变化过程,发生在脑血管周围的免疫/炎症反应亦参与了DCVS的形成。临床处理较为棘手,近年来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的种类和方法都有所进展。除了一般传统方法所采用的安静卧床、升压、扩容、稀释、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脑保护治疗、防治并发症、对症和支持疗法等外,又开展了一些新的药物治疗。 ④SAH后正常颅压脑积水的治疗:目前广泛应用分流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近期文献报道对分流手术后的效果存在争议,手术后平均改善率为50%(范围从25%~80%)。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正确估计每个病人的预后,选择有希望从分流手术中受益的病人进行手术,但如何选择其说不一。但较一致的看法是临床与CT结合有助于预测手术效果。 ⑤抽搐的处理:大约25%的SAH患者有抽搐发作,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后24h内。Hart等报道,63%的抽搐发生在动脉瘤破裂时,而住院后出现抽搐者并不常见,后者易引起再出血。医生在处理SAH时,均应考虑到有抽搐的可能性。对新近SAH者应常规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从发病到动脉瘤结扎)。苯巴比妥(120~240mg/d)或苯妥英钠(300~400mg/d)能减少抽搐发生的危险性,根据血药浓度或临床反应调节剂量。如果患者已出现抽搐,静脉内给药能迅速控制抽搐,然后改用口服维持。 ⑥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几乎所有的SAH后几小时内均有心律失常发生,其中20%的心律失常是严重或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引起猝死的原因之一。这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往往并发于低钾血症。50%~80%的患者心电图类似于急性,心肌缺血改变。SAH后刺激下丘脑后部释放儿茶酚胺,显著的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能引起低钾血症、高血压、左室肥厚、冠状动脉痉挛或心肌损害,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在发病后24~48h内常规给予β-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美多心胺),能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⑦SAH后低钠血症的处理:SAH后大约1/3的患者出现水和钠平衡失调,大多数发生于大出血、脑积水、CVS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严重的低钠血症能引起抽搐和意识障碍,是SAH后可逆性昏迷的主要原因。SAH后低钠血症通常是由于ADH的异常分泌所致,同时有钠和水的丢失,故治疗主要是液体的限制和补充钠盐。仅单纯限制入液量并不能纠正低钠血症,反而能导致血容量减少,增加血液黏滞度、血液浓缩和CVS的危险性。理想的方法是同时应用高渗盐水和利尿剂,能安全、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每天给2~3L的晶体和胶体溶液(包括饮水量和静脉补液量),根据每天摄入量和排泄量(包括尿量和不显性失水)增减补充液量。避免使用低张性液体。如果用静脉大量补液诱发心衰,应该用低钠液体,同时应用利尿剂。床边监测CVP和肺动脉起楔压(PAWP)对接受大量液体治疗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和增加安全性有利。 Vingerhoets等主张分别对待急、慢性低钠血症,前者限制入液量,后者则采取体液置换及补充钠盐治疗。Wijdcks等用氟氢可的松0.2mg,2次/d,结合每天摄水至少3L治疗急性SAH患者,结果使血浆容量明显降低,钠负平衡得到有效纠正。该药对明显脱水者能减少水平衡障碍,同时对CVS有预防作用,是SAH后低钠血症的理想治疗药物。SAH后常同时发生低钾血症,原因与呕吐、皮质激素、肾素或儿茶酚胺升高有关。SAH后低钾血症常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应该给予积极治疗。 二、预后 由于老年基础疾病多,SAH预后较中青年差,其死亡率约30%;急性期多死于脑疝,后期则多死于各种严重并发症或再出血。一般来说,出血量越大,年龄越大,意识障碍越重,并发症越多,则预后越差。另外,老年SAH再出血者相对少见,其后遗症多为智力障碍或痴呆,个别则形成交通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