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食管平滑肌瘤的治疗方法(4)

将肿瘤从食管肌层内摘除后,如怀疑食管黏膜可能有损伤,可将胃管尖端从胃腔内向上拔并放置在食管腔内相当于瘤床的水平,再用手指压迫食管创面的上、下两端,手术野内注入生理盐水。之后。从胃管内注入空气50~100ml,同时仔细观察。如注入空气后发现瘤床部位的食管黏膜不膨出并有气泡从食管腔内向外逸出,即证明瘤床黏膜有损伤,在确认损伤部位后吸除手术野内的生理盐水,在食管黏膜破损处用小圆针细丝线或5-0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修补。

如果肿瘤很大,与食管黏膜粘连严重,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可纵行切除一条与肿瘤粘连而无法游离的食管黏膜,之后再纵行缝合修补瘤床的黏膜缺损处。食管黏膜的弹性及伸缩性较好,切除肿瘤后纵行缝合其黏膜切口,不会造成食管腔狭窄。

③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或肌层缺损区:摘除肿瘤后,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修补食管壁肌层切口,缝合不宜过密。如果摘除肿瘤之后瘤床有较大的肌层组织缺损(黏膜裸区),可用带蒂膈肌瓣、胸膜瓣、网膜、肋间肌或心包片覆盖加固,以预防瘤床肌层缺损较大而引起并发症。一般而言,摘除食管平滑肌瘤后食管黏膜裸区不加修补,并不造成裸区黏膜发生坏死。Moor和Bounous(1959)用两组动物做实验:实验组(修补组)在手术切除大小为3.5cm×2.5cm的食管肌层后造成的黏膜裸区用尼龙网进行修补,对照组的黏膜裸区不做任何修补。术后1~6个月对两组动物进行复查,二者的食管手术区未见差异。据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遇到术中食管黏膜有损伤的病例,在修补黏膜裂口后再缝合肌层切口或用带蒂膈肌瓣覆盖加固,对预防术后食管黏膜裂口瘘具有重要意义。Nissen(1949)报道1例食管平滑肌瘤病人在摘除肿瘤后局部形成一长约10cm的黏膜管,使用带蒂的肺组织瓣加以修补,术后病人未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