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朱媛媛因癌离世、曹颖自曝胃癌,预防癌症我们能做什么?

近期,娱乐圈接连传来令人心情沉重的消息:51岁的实力派演员朱媛媛因癌症去世,抗癌五年却未能跨过“临床治愈”门槛;主持人曹颖曾在节目中含泪自曝胃癌经历,术后仅8天便复工拼命工作,直言“最后悔没早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两位女性的遭遇,撕开了当代人“用健康换未来”的集体焦虑,更敲响了癌症年轻化的警钟。

一、癌症离年轻人有多近?数据背后的残酷真相

不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癌症的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阶段,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但发病和诊断年龄确实出现了前移。

2023年在《英国医学杂志·肿瘤学》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癌症逐渐年轻化,过去30年间全球50岁以下的癌症新发病例增加了79%,癌症死亡人数增加了27.7%。研究预测,到2030年,早发癌症(50岁以下)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将继续增长31%和21%,40-50岁人群风险最高。

2019年公布的《中国中青年防癌科普报告》曾提到:20岁-39岁群体患癌人数有所上升,且15-39岁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高50%。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于2024年2月发表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报告,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482万例,占全球24.1%,其中35-39岁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

种种数据表明,癌症年轻化,正逐渐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抗癌生死线:为什么“5年生存期”如此重要?

朱媛媛抗癌五年却遗憾离世,而曹颖因早期发现获得治愈机会,这背后隐藏着癌症治疗的关键指标——5年生存期。

5年生存期,是评估癌症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如果癌症患者治疗后能够生存5年以上,那么他们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治愈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也被称为癌症的“临床治愈”。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