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多地出现鹦鹉热病例,这种病好治吗?

春季流行性疾病多发。近期媒体报道,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明原因引起的咳嗽、发热以及肺部感染的病例报告。上述患者在自行服药后病情并未改善,后经医生确诊为鹦鹉热。

鹦鹉热是什么病?该如何防治?是否会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带着这些疑问,科技日报记者咨询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燕海英。

燕海英介绍,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寄生于鹦鹉、鸽子、鸡鸭等鸟类和禽类体内,会通过空气、病鸟分泌物、排泄物、飞沫以及尘土传播。人类一旦接触了感染鹦鹉热的鸟类或禽类的分泌物、粪便等就可能发病。

鹦鹉热衣原体进入人体后会侵害易感细胞,释放有毒物质。这些物质通过血液扩散至全身各部位,对肺部、心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伤。鹦鹉热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有时会更长,发病初期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不易识别。其主要症状为头痛、肌肉疼痛、畏寒、发热,随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出现器官坏死和大面积感染,危及生命。

资料显示,鹦鹉热与流感虽然症状相似,但在发病机制等方面仍有区别。鹦鹉热是由衣原体导致,而流感则由病毒引起。从传染性来说,鹦鹉热要远远弱于流感。致病因素的差异也决定二者需采用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案。另外,从临床症状上看,鹦鹉热的主要表现是高热、肌肉酸痛等,而流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

现有鹦鹉热感染情况表明,确诊患者多为鸟商、鸟类饲养员等与鸟类接触频繁的人群。当前正是鹦鹉热流行季节,如果有饲养鸟类、禽类,或近期与鸟类、禽类有接触史的人,出现发热时需要警惕,应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