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人类第三大杀手慢阻肺病:40岁以上需筛查(2)

“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达13.7%,然而社会、民众及医学界对于慢阻肺病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希望,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之下,提升公众对于慢阻肺病的知晓率和重视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慢阻肺病的诊疗水平。同时提出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断、控制、治疗与康复的“六位一体”呼吸健康照护理念,强调“促防诊控治康”是慢阻肺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

推进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和全病程管理

我国慢阻肺病患者中存在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患者占81.6%,22%的慢阻肺病患者在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后一年内死亡,只有50%患者在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后3.6年内存活。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可通过直接推动慢阻肺病进展至呼吸衰竭和间接推动合并症风险两种方式推动疾病进展致死亡,常见合并症包括卒中、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由于大众对慢阻肺病认知度较低,相较于其他致死疾病,对慢阻肺病的致死性关注度低,除易忽略慢阻肺病本身的致死性结局外,也忽略了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是三大致死疾病背后的推手。

杨汀教授指出,慢阻肺病起病隐匿,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等情况,40岁以上人群需注重肺功能筛查,做好“早诊早治”。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是推动疾病进展至死亡的关键,需要关注慢阻肺病治疗及相关合并症中慢阻肺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关注急性加重的识别和规范治疗。

“慢阻肺病的首诊主要发生在基层,基层是建立慢阻肺病防治体系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战场。”陈荣昌教授呼吁,应尽快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疾病体系建设,督促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迅速普及肺功能检查,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慢阻肺病防诊治水平的提升。

各方将共同发力提升慢阻肺病的大众认知度和关注度,推进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与全病程管理、提升慢阻肺病基层诊疗水平,最终实现推动慢阻肺病加入国家基本公卫项目的行动目标。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