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疾病库 >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怎么引起的

有关齿状突骨折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系统。Schatzker等按照骨折线位于副韧带的上方或下方而分为高和低两类。Althoff将齿状突骨折分为A、B、C、D四型,A型骨折的骨折线通过齿状突的峡部,其余三型骨折的骨折线定位于更低解剖位置。

齿状突骨折Althoff分类

在临床上目前最为流行的分类是Anderson和D'Alonzo分类:将齿状突骨折分为Ⅰ、Ⅱ、Ⅲ三型。

1、Ⅰ型骨折又称为齿尖骨折,为齿状突尖韧带和一侧的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形骨折,约占4%。

2、Ⅱ型骨折又称基底部骨折,为齿状突与枢椎体连接处的骨折,最为常见,约占65%。

3、Ⅲ型骨折为枢椎体部骨折,骨折端下方有一大的松质骨基底,骨折线常涉及一侧或两侧的枢椎上关节面,约占31%。

多数作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对临床有指导意义,以其为基础,再结合骨折的程位程度和方向,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能够藉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判断骨折的预后。但对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有作者提出几种亚型:Hadly等提出ⅡA型齿状突骨折,定义为:齿状突基底部骨折、骨折端后下方有一较大的游离骨块,为固有的不稳定骨折。Pederson和Kostuil提出ⅡB和ⅡC型骨折,ⅡB型骨折即anderson和D'Alonzo分类和Ⅱ型骨折和Althoff分类的B型骨折;ⅡC型骨折的定义是骨折线至少一侧或两侧均位于副韧带的上方,相当于Althoff分类的A型骨折。

此外,齿状突骨折还有一特殊类型:骨骺分离。枢椎齿状突大约2岁时在其顶端又发生一个继发骨化中心,至12岁后与枢椎齿状突的主要部分融合,而齿状突本身在4岁时开始与枢椎椎体融合,大多数可在7岁左右完成融合。故在7岁以前,齿状突骨折是以骨骺分离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