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乳腺癌预后全面观

传统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乳腺癌是指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及乳腺小叶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女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北美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为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区,最高的发病率见于夏威夷的白人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的白人,发病率高达80/10万,而在日本发病率仅为12/10万。在同一国家中,白人的发病率高于黑人。最低的发病率见于非洲和亚洲的人群,为10~15/10万。在美国的华人和日本人,其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没有自人那样高,但己比新加坡的华人及日本国内的人高出3倍。中国属于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城市高于农村,沿海地区高于内地。上海、北京、天津及沿海地区是中国乳腺癌的高发地区。尤以上海为最高,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传统医学对乳腺癌的最早描述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乳腺癌局部坚硬如石的临床表现。传统医学对乳腺癌的治疗已积有比较丰富的经验,除药物疗法外,还有针灸、气功、药膳等疗法,且方法筒便、适用性广,不良反应少,在改善症状、减少放疗及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乳腺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学称之为“乳石痈”、“乳岩”、“炻乳”、“乳癌”等。

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始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本病的描述,以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使本病的辨证施治体系逐趋完善。综合诸医家的论述,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感六淫、邪毒蕴结,或情志不畅,肝脾两伤及冲任失调,气血凝滞有关,病变与肝脾肾及冲任的关系最为密切。外感六淫之邪,邪毒蕴结,客于乳络而发病;乳腺癌的发生与情志的关系甚密,情志不畅而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经络痞涩,致成本病;冲任隶属于肝肾,为气血之海,肝肾不足,冲任失调则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凝,阻于乳络而发为本病。乳腺癌病人病因主要是“忧愁思怒气”带来的阴阳五行不平衡。当病人初以语言、行动上受刺激,便火气开始上升,引起足阳明经和手阳明经的冲突,与手太阴经和足太阴经的冲突,气中的热和热相争化为毒气;毒气在经络上反复多次,其部位赤血败坏,凝结肿大而癌变。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