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块、贫血、大便性状改变需警惕大肠癌 养成定期排便习惯可预防大肠癌(2)

我曾在临床不止一次的遇到一些病人,因长期便血、便次增多,被诊为“痔疮”,但久治不愈,来求助于我们,通过简单的直肠指诊检查,结果发现不少其实是直肠癌,有的初诊时即发现肿瘤已占满直肠一周与周围组织固定,无法切除,只能姑息治疗,这是特别要引起我们病家及非专科医生重视的,一旦有大便性状改变,内科治疗两周不愈者应及时做直肠指检或直肠镜检,以免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特点比较明显,年轻的多、高度恶性的多、低位的多,直、结肠癌的比例约为1.42:1,也就是说直肠癌占大肠癌的60%左右,而60-80%的直肠癌又长在距肛门6~8cm以内,所以提高警惕性,及时行直肠指诊检查太重要了。

可见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文献报道大肠癌Dukes'A、B、C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96%、85%和20%,而D期的几乎没有5年生存率。

大肠癌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并根据不同分期,术后需行综合治疗,如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药应用等,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是当今最佳治疗模式,切不可听信所谓的单方、偏方的特效,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养成定期排便习惯可预防大肠癌

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难、便干等表现而言。一般来说,2-3天排便一次,如排出通畅也不能称为。我们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的,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当我们进食,特别是吃油多的食物时,胆囊便收缩,排出储存的胆汁,帮助消化。肠腔中的细菌把这些进入肠腔的胆汁分解为“二级胆酸”,并驻留于粪便中,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会有利于

的发生。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虽然不能说可以诱发大肠癌,但可以说在大肠癌的发生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的发生,在大肠癌的预防上也有一定意义。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