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 正文

血检有效揭示乳腺癌 乳腺癌筛查只有钼靶最可靠吗

血检有效揭示乳腺癌

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专家介绍说,通过这种检测患者血液癌细胞数量的方法,便能在数周内及时获得治疗反馈信息,便于医生决定哪些病人可免于化疗以及哪些急需加强

治疗,从而为晚期癌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而根据目前的通常做法,则要经过两至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知道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实验显示,如果在每7.5毫升的血液中,通过血液扩散的癌细胞多于或等于5个,那么这样的病人只能存活约10个月。如果癌细胞数量小于5,则患者能活18个月以上。这样,通过对比病人治疗前后血液中的癌细胞数量,医生就能准确了解治疗效果,避免下一步采取不准确的治疗方案。

目前,研究人员正利用这一方法尝试对177名晚期患者进行治疗。但专家也指出,目前上述方法只能用于癌细胞已扩散的病人。在下一阶段,研究人员将针对未扩散的和其它类型的癌症,开发类似的辅助治疗方法。

乳腺癌筛查,只有钼靶最可靠?

乳腺自查一直被认为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时不时就会在网络上看到有关乳腺自查的教学视频及科普文章,而许多肿瘤科医生也会建议女性进行乳腺自检,并且通过乳腺触诊查体筛查乳腺癌。

但是,美国妇产医师协会(ACOG)近日更新的乳腺癌筛查指南中提出“乳腺自查可能导致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其有益于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不推荐患者自查“的观点,可谓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乳腺癌预防的认知。

不仅如此,指南中关于乳腺癌筛查方法、频率以及开始或停止时间等更新也和我们多年的科普宣教相矛盾。那么乳房自检到底要不要做?怎么筛查才是最合理有效的?

乳腺癌自查,到底要不要做?

ACOG及各大乳腺癌筛查指南均认为乳腺自查不能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反倒可能因为错误的判断导致过度诊断和治疗,因而不推荐女性进行乳腺自查。

其实,这是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已将乳腺癌早期筛查项目比如钼靶列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触诊发现的肿块均在2cm以上,与钼靶相比不具优势,并且存在较多假阳性,还会增加患者的恐慌焦虑,所以不推荐钼靶联合乳腺自查。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良好的钼靶筛查基础,乳腺自查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筛查工具,钼靶检查无需专业医师进行操作,相对成本较低,而且发达国家乳腺癌中位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钼靶检查的敏感性较高,所以是毋庸置疑的最佳筛查手段。

但我国乳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较国外早很多,约50%为绝经前发病,再加上亚洲女性乳腺腺体比较致密这一特点,单纯钼靶筛查可能无法发现,因此建议采用钼靶联合B超的筛查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钼靶筛查在整体人群中的获益情况还存在较大争议:钼靶筛查后,发达国家乳腺管原位癌(DCIS)发病率显著增加,但晚期乳腺癌发病率并未明显降低,提示过度诊断的可能;钼靶筛查更容易发现“惰性”肿瘤(即出现癌症到有临床症状间期较长的肿瘤),这意味着50岁人群筛查能够获益,而70岁以上人群筛查获益就显著减少了。

至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有BRCA突变或者家族史者),就需要更精准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使用MRI或超声对其进行观察和跟踪。

筛查指南不停“打架”,请记住权威建议!

如何规范筛查?我们先来看看各大指南的推荐建议。

?美国癌症协会(ACS):40-44岁的女性进行机会性筛查,45-54岁每年、55岁以上每2年一次乳腺X线筛查;

?美国预防服务部(USPSTF):40-49岁不做常规筛查,50-74岁每2年一次乳腺X线筛查;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40岁以上每年进行乳腺X线筛查(提示为Ⅰ类证据,且没有给出明确的年龄上限);

?ESMO(欧洲临床肿瘤学会)指南:40-49岁筛查获益证据不足,50-69岁每2年一次乳腺X线筛查;

?WHO(世界卫生组织):40-49岁筛查获益有限,50-69岁接受乳腺X线筛查利大于弊,高危人群可将MRI和超声作为乳腺筛查的补充项目。

每个国家都有基于自己国情的筛查指南,今年7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版的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推荐非高危女性40岁开始每年坚持体检;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从35岁起每年接受一次钼靶联合乳腺B超的筛查,如发现异常再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