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 正文

肺癌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肺癌非手术不可吗

肺癌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与30年前相比,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每年增长26.9%,死亡率明显上升了465%,已经代替肝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甚至分析称,在未来30年,我国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将高达1800万,这意味着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肺癌。

发病年轻化,5年减一岁

近些年来,肺癌发病呈现出年轻化、女性化的趋势。以前,我们将肺癌的高危人群年龄锁定在65~70岁以上,认为它是一种“老年病”。但现在数据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和死亡年龄从40岁开始迅速上升,70岁达到高峰,其中45~65岁患者占75%,且发病年龄平均每5年降低一岁。从临床观察来看,现在四五十岁的肺癌患者比过去明显增多,过去4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很少见,现在却屡见不鲜,而且不抽烟的女性肺癌患者也越来越多。

导致肺癌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的原因,主要与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其中吸烟人群扩大、二手烟危害严重最为突出,还有大气环境污染加重、厨房污染和房屋装修材料污染等危险因素,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与之有一定关系。

吸烟是首因,室污排第二

吸烟是已被公认的引起肺癌的首位致癌因素。当前我国吸烟人数已超过3亿,二手烟暴露人数更高达7.4亿,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肺癌等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其中80%的男性肺癌和19.3%的女性肺癌归因于吸烟。有数据表明,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多倍,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那么,烟草是如何侵害我们的肺部的?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40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含有多种致癌物,如以多环芳烃和亚硝胺为主的多种致癌物和酚类促癌物。不仅如此,烟草还会渐渐破坏掉肺的自然防御系统。在气道两旁,有很多被称为纤毛的微小毛发,这些毛发可以起到阻挡毒素、细菌和病毒来保护肺部的作用。而烟草烟雾会麻痹纤毛,使他们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致癌物质更容易积聚在肺部,引发肺癌。

一般来说,吸烟量越大、吸入肺部越深,患肺癌的危险性越大。吸烟20年以上的,20岁以下开始吸烟的,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只要满足一条,就属于易患肺癌的高风险人群。

导致肺癌的第二位因素,是室内空气污染,包括装修、家具污染以及烹饪油烟污染。其中,室内的氡气污染被称为肺癌的“第二杀手”。氡气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室内最危险的致癌物,其主要来源是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一些矿渣砖、炉渣砖等建筑材料通常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镭,一些花岗岩、瓷砖、洁具等室内装饰材料含有较高的铀,镭和铀衰变后会产生氡气。

此外,一些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他们患肺癌的风险也高于健康人群。还有经常接触煤烟或油烟的人,如煤气、沥青、炼焦工人,患肺癌的风险也比一般人群更高。而城市中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也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戒烟要趁早,室内通风好

虽然肺癌的死亡率、发生率双双居高,但事实上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

要想远离肺癌,首先要远离烟草,不吸烟,也避免吸二手烟。尽早戒烟,可以大大降低患肺癌的风险。数据显示,30岁以前戒烟能将患肺癌的风险降低90%,戒烟5年之内的人,死于肺癌的几率会降至每天吸1包烟人的一半;戒烟超过10年后,死于肺癌的几率降至非吸烟者的水平。

其次,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在家要常通风,出门要戴口罩。

第三,烹饪时,防油烟。专家调查发现,厨房油烟已成了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做饭时产生的高温油烟,会产生有毒烟雾,导致室内环境恶化,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会损伤呼吸系统的细胞,如果不加以保护,长期积累有可能导致肺癌。所以,炒菜时一定要打开抽油烟机,保持厨房良好通风,减少油炸、煎炒食品的烹饪,尽量低油温烹调。

此外,科学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坚持适当运动,保持良好情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证有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劳累,都能帮助我们把肺癌拒之门外。而肺部慢性疾病患者也要及时诊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症状不明显,体检最牢靠

有数据显示,如果癌症能够及时在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65%。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15%,超过一半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在肿瘤早期阶段进行手术切除,肺癌的预后将显著改善。

肺癌的早期发现特别困难,因为它在早期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即使肺叶中已经有1~2厘米的肿瘤,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即便不易发现,但也要注意一些发病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如长期咳嗽、痰中带血、低热、胸痛、胸闷、发热、消瘦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有些患者则表现为关节疼痛,类似关节炎,特别是腕关节和踝关节疼痛,如果按关节炎治疗效果不见好转的情况下,应考虑肿瘤。还有些患者的手指会变粗,医学上称之为杵状指,也应考虑有肿瘤风险。

要想尽早发现肺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体检。肺癌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X线胸片+痰细胞学;低剂量螺旋CT;血、痰生物标记物;呼出气体监测等诊断技术。其中,低剂量螺旋CT检查已成为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最常用的临床工具,与胸片相比,它可以提高检出率,降低肺癌患者的死亡率。

美国癌症学会2013年更新的肺癌筛查指南建议,对年龄55~74岁、吸烟史大于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连续吸烟的年数)、当前吸烟或过去15年内已戒烟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我国虽未出台明文的规定,但也建议,健康人群应该在50岁时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及时排查肺癌;重度吸烟等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CT;如果出现长期不能治愈的咳嗽、痰中带血等肺癌早期症状,应尽快做CT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要分级,早期可治愈

按显微镜下癌细胞的外观区分,肺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小细胞肺癌,产生于肺的内分泌细胞;另一类是非小细胞肺癌,即除小细胞肺癌之外的所有其他类型的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更具侵略性,在早期可迅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且与吸烟密切相关,在非吸烟者中很少见。非小细胞肺癌生长得更慢,也更为常见,约占肺癌的90%。

已经确诊的肺癌患者也不必过于恐慌和紧张,肺癌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应该抱着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的心态,去治疗、控制肺癌。只要及时规范地治疗,肺癌患者一样可以活得长、活得好。

手术、放疗、化疗,再加上新兴的靶向治疗,构成了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治疗癌症的四驾马车,其工作原理大致都是利用癌细胞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大部分癌症在扩散之前都是局部疾病,二是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极快),对癌细胞进行剥离、射杀或者抑制。

一般来说,要根据患者癌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早期肺癌患者,主张尽快手术,一旦发现肿块,确诊为肺癌,千万不能拖。中期肺癌患者,主张进行放疗、化疗同时做的综合治疗,可治愈部分患者。当肺癌已经到达晚期,无法治愈时,治疗仍然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放疗和化疗能帮助患者缩小肿瘤、控制症状,如骨骼疼痛、气道阻塞等。

肿瘤标志物,升高先别慌

患者在治疗以及随访阶段的定期复查中都要接受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在治疗前,如果存在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治疗后下降或回复正常,可以将其作为检测肿瘤的辅助性指标。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要警惕肿瘤的复发或进展。但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与临床上发现影像学可见的肿瘤复发,并不完全同步,会相隔较长的时间,而且肿瘤进展或复发的方式常常会有较大不同。例如,有时候患者表现为孤立的转移灶,此时通过局部处理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在我的临床实践中,当患者出现单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时,多不推荐进行针对肿瘤的治疗。

最后,肺癌患者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肺癌非手术不可吗?

可是,仔细考量,问题还真的不是这样简单。手术治疗有40%的生存率,那其余的60%呢?肯定活不过五年,也就是说,大部分经过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的。还有,统计数字表明,在所有的肺癌患者中,能接受手术治疗的,不超过30%,绝大多数的肺癌患者是不能手术的。因此,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肺癌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这当真是一个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

生性爽朗的何先生是一位不吸烟的中年男子,在自觉非常健康的情况下做体检,发现右上肺有一个直径不到2厘米的小结节,医生高度怀疑是早期的周围型肺癌。何先生认为,既然有怀疑而且病变又非常小,就应尽快手术。医生也同意何先生的意见,就在最快的时间内安排了手术治疗。手术结果证实是肺癌,而且已有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尽管术后的两年内一切正常,但不幸在术后的第三年发生了,癌细胞转移到脑部,医生用尽一切方法,仍然回天乏术。

为什么上述两个例子手术会失败?这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对这样的病例,我们需要怎样去治疗?

何先生是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在肺癌的分期上属于ⅢA期,周先生虽然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但肿瘤却侵犯了大血管,属于ⅢB期的分期,这两种情况,肿瘤学上有专门术语,称为局部晚期肺癌。显然,对这类肺癌不能简单地用手术刀一切了之,因为即便医生有高超的技巧,也很难改变术后很快复发或转移的结局。

问题出在肺癌的分期上

2003年底,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汇集全国几十位专家的智慧,在分析全球的肺癌诊断治疗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出台了操作性极强的《中国肺癌诊断治疗临床指引》。这一指引强调,肺癌的治疗策略必须依据分期来制定,不同的分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没有一种技术手段或治疗方法通用于任何一期的肺癌。指引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早期,即临床上所说的Ⅰ、Ⅱ期肺癌(包括很少数的Ⅲ期肺癌),适于马上采取手术治疗。Ⅲ期肺癌大部分需要先化疗,再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手术。至于晚期肺癌,基本上就不考虑手术治疗了。

如果按照分期来进行评估的话,肺癌的术后生存率马上发生了变化:Ⅰ期肺癌的术后五年生存率在70%以上,其中的ⅠA期甚至高达90%,Ⅱ期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也在50%左右。无可否认,这部分肺癌肯定是需要手术的。至于Ⅲ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是否首选手术,当然需要慎重考虑。你看,肺癌分期如此千变万化,怎可用肺癌是否需要手术一句话来概括呢?

肿瘤小≠肺癌早期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仍感意犹未尽,还须在肺癌分期上多谈几句。上述何先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千万不能以为肿瘤小就一定是早期,因而忽略术前的必要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上,实际上包括了两方面,一是病理学上的确诊,二是疾病的分期。前者是定性,后者是确定治疗的依据,缺一不可。如果初定手术治疗的话,术前一定要明确气管周围的淋巴结情况,还要检查脑、骨、肝、肾上腺是否有转移,因为这四个部位是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位置,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是晚期肺癌的表现,都不应该马上采取手术治疗。

国外近年推荐的肺癌诊断程序是,胸部CT检查之后,应进行一种称为PET的检查,可比较准确地评价肺癌是否有全身转移。虽然国内不少地方也有PET设备,但因其价格昂贵,未能常规使用。假如经济条件许可的话,还是应该做这一项检查的,它确实对肺癌治疗策略的制定有莫大的帮助。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