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 正文

哮喘疾病夜间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哮喘应该如何护理?

哮喘疾病夜间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哮喘疾病的发病时间比较特别,白天是很少发作,发病时间疾病集中在夜间或者凌晨,而且症状反应要比白天明显,经常让患者难以忍受。哮喘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间点发病呢?这是有原因的,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涉及患者生活起居及治疗等各个方面。

1、体温变化,

白天人体的体温一般会高于夜间或凌晨,而睡眠时体温会下降1℃。当体温下降0.7℃时就有引起支气管收缩,从而诱发哮喘发作的可能。要想降低哮喘的夜间的发作次数,最简单的方法是,适当提高夜间的室内温度。

2、睡眠体位

疾病的发生还与患者的睡姿有关,当患者仰卧时气管的呼吸阻力明显增加,就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患者就会因为缺氧而引起支气管痉挛,进而导致哮喘发作,所以建议患者采取侧睡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

3、过敏原

不管是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还是白天发作的原因都与过敏原有密切的关系。接触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主要原因,但接触过敏原后患者不会马上发病,一般在接触6~8小时后哮喘才开始发作。所以减少白天对过敏原的接触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4、生理节律

生理节律对疾病影响的具体体现是这样的:白天肺功能相对较强,夜间肺功能相对较弱,抗过敏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哮喘更容易在夜间发作。患者在睡前服用长效抗过敏药,也能够预防哮喘夜间发作或缓解发作时的症状。

除了上面介绍的四种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如果哮喘患者有胃病的话,夜间也是比较容易发作的,由于夜间睡眠时体位的原因,食物会发生反流的情况,所以缓解夜间哮喘的发作需要患者先对自身的胃病进行治疗。

哮喘应该如何护理?

哮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饮食有着很高的要求。哮喘病人在生活中是需要特别护理的,那如何护理才正确呢?小编给大家讲讲哮喘病人如何护理、哮喘适合的运动有哪些以及哮喘怎么预防。一起了解一下吧。

哮喘病人如何护理

1、饮食指导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应进清淡流质食物,特别是在哮喘发作期,水分的需要量增加,要注意补充,以免水分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呼吸道而加重哮喘。哮喘病人的忌食要根据各人的特点而定。

婴幼儿应对异性蛋白加以警惕,老年人应该少吃产生痰液的食物,油腻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除了忌食肯定会引起过敏或哮喘的食物外,应避免对其他食物忌口,以免失去应有的营养平衡。应少吃胀气或难消化的食物,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

2、居住环境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和干燥。因室内尘土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名叫“螨”.它是引发某些哮喘的元凶。这种小虫在潮湿天气里可大量滋生。当把室内温度降到50%以内时,它就不能大量滋生了。

平时应把家中不便洗涤的物体经常拿到阳光下或院子里去晾晒,藉以将螨晒死。屋内摆设要尽量简化,以减少积尘,消除螨滋生之地。室内匆铺地毯,用吸尘器和湿布打扫室内,以免尘土飞扬。室内不要吸烟,不要养动物,不要养花,因有的花粉可致敏,诱发哮喘发作。

哮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适宜,要求光滑、柔软以及平整。应避免穿化学纤维或染有深色染料衣服以及皮毛衣服。衣服不宜过紧,衣领更应注意宽松。夏秋季节,穿的贴身衬衫及长裤,一般不宜选择有毛料的中长纤维等,这种“毛茸茸”的感觉,对有些哮喘病人也可能是一种诱发因素。

3、心理指导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增大,情绪的剧烈变化或波动都可以成为发作诱因。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愉快,以免加重病情。

哮喘适合的运动

耐力运动

如游泳、散步、慢跑、体操、登楼、爬山、太极拳、练气功和打羽毛球等,运动量以本人心率为准,一般应保持在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为度。

耐寒锻炼

从夏季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比如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如少穿衣服、用冷水洗脸、冷水浴、游泳,每天坚持晨跑、日光浴等室外活动等,循序渐进,逐渐向秋冬过渡,耐寒锻炼以不诱发哮喘发作为度。

腹式呼吸锻炼

腹式呼吸锻炼可以改变呼吸类型,改善缺氧状态。具体方法是:端坐位,双手分别放在大腿上,放松上身肌肉,先收腹经口缩唇呼气,后凸腹经鼻腔吸气,呼吸要慢而深,吸气借助呼气后腹式地反弹力量,不必过度用力,如此反复进行,每日3~5分钟。

哮喘怎么预防

1.多饮水

哮喘病人多喝水非常重要,喝水不仅补充了水分,而且还可以稀释痰液。

2.注意补钙

钙具有抗过敏功能,哮喘病人可多吃些含钙高的食品。但用海产品补钙时,要注意防过敏。

3.空气流通

哮喘多在夜间发作,患者卧室既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又要保持空气流通,哮喘患者的衣被、床上用品也应少用丝棉及羽绒制品。

4.少吃多餐

进食不要过饱,要少食多餐,不吃过甜、过咸的食物。

5.不在室内养动物

不宜在室内饲养猫,犬等小动物,否则容易引发哮喘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