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不同类型的症状表现
脂溢性皮炎常见于皮脂腺分布比较丰富的部位,通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其他脂溢部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腻,油炸,辛辣,炙爆、甜腻等饮食,使脂溢性皮炎的患者越来越多,从新生儿到成年人,各个阶段的人群都有。脂溢性皮炎主要以多脂、多毛及多汗部位易发病,损害倾向于淡红色、鲜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常由头皮开始,逐渐向面部、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胛部、肚脐窝、腹股沟等部位发作。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如下:
1.头面部脂溢性皮炎:多*于头部,初表现为灰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斑片,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大斑片,甚至累及大部分头皮。鳞屑呈干燥的粉末状或油腻鳞片状,可伴轻度红斑或针头大小红色毛囊丘疹、渗出及厚痂。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厚痂,并伴有脱发。头额、眶上、眼睑、鼻唇沟尤甚,为黄红色或油腻性鳞屑斑疹。眶上部眉及其周围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累呈睑缘炎,睑缘有细小的白色鳞屑覆盖,严重时可成溃疡,愈后有瘢痕和睫毛毛囊破坏。鼻唇沟也可见黄红色或油腻性鳞屑斑片,间有皲裂,皲裂可以在单侧或双侧,多见于女孩或青年女性。另外,胡须部位损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毛囊口轻度红肿、发炎伴有小的淡褐色结痂常称“须疮”,顽固难治。另一种表现为播散性红色、油腻性鳞屑,合并感染时可有脓疱、毛囊炎。脓疱形成较深,累及整个毛囊,导致毛囊破坏与瘢痕形成,偶有头皮及趾骨部同时累及。
2.发于胸前和肩胛骨间: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渐形成中央具有细碎糠秕状鳞屑,边缘有暗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鳞屑的环状斑片,以后扩展、融合成为图案状皮疹。糠疹样损害数目多少不一,邻近皮损也可互相融合成片,有时类似于玫瑰糠疹,但范围较广。四肢损害表现为湿疹样斑片,与湿疹不易区别。
3.褶皱部:常见于腋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脐部。多发于三十到五十岁,尤其是肥胖中年妇女。皮损以播散性摩擦红斑形式存在,红斑的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时有表皮裂隙、肿胀。由于局部多汗、继发感染或不适当的治疗可使皮损发作。两性*被累及时,常表现为圆形的红斑和鳞屑,可形成皮肤剥脱,也可因慢性增厚呈银屑病样表现,这种情况没有典型的溢脂性皮炎的特征。
4.继发红皮症:脂溢性皮炎重症者可呈大片状弥漫性损害,炎症*,病情在发展过程中会倾向湿疹样化,表面糜烂、渗液、结痂,甚至继发红皮症,全身弥漫潮红,覆盖鳞屑。患者毛发细软稀疏、指甲增厚变脆,易折断,掌跖角化患病时间长久者,皮肤浸润增厚,可苔藓化。
5.婴儿脂溢性皮炎:出生后二周到十周左右发病,一般累及头皮、尿布区及褶皱部位。头皮皮损为局部或全部被覆盖灰黄色或黄褐色油腻性痂皮,发于耳、眉、鼻唇沟及褶皱等处,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圆形或椭圆形,常伴有灰白色糠状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并粘着油腻性黄痂,间有糜烂、渗出,炎症比较*,损害常为对称性,但成人的毛囊损害于皮脂溢出可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
接触性皮炎有哪些症状
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是有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的历史,在接触的部位发病,境界比较清楚,多数表现为急性皮炎。
1.皮疹的形态:相对于湿疹而言,接触性皮炎的皮疹倾向于单一形态,多数是呈急性皮炎改变,一般起病比较急。轻者仅有局部红斑和密集的小丘疹,轻度肿胀。重者发生大片水肿性红斑,有水疱、糜烂甚至是大疱。更严重的可以出现表皮溃疡、坏死。在少数反复接触致敏物的患者,皮损可呈亚急性、慢性皮炎的改变,出现局部浸润、肥厚、脱屑、苔藓样变。在皮下组织疏松部位,肿胀比较明显,局部皮肤光亮,纹理消失。
2.发病部位:接触性皮炎好发于暴露部位,皮疹的范围、形状与接触物的大小形状非常一致,境界清楚。但有少数患者由于搔抓,可将接触物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新的类似的皮疹出现。如果接触物是挥发性物质,如油漆、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损害,无明显的边缘界限,但暴露部位的皮炎要明显严重一些。当人的身体处于高度敏感时,皮疹也容易从局部扩散至全身。
3.自觉症状:接触性皮炎患者可伴有局部瘙痒、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的病例,由于皮疹泛发或身体反应性高,可以有畏寒、发热、恶心、心慌等全身症状。
4.病程:接触性皮炎具有自限性,去除病因并经过治疗后,轻者一般一周之内就可以*,严重的要半月左右才能恢复,但是在接触发病物质后依然可以再次复发。
以上几点是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接触物质、浓度、接触方式以及个人体质的反应,均可以影响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
1.急性湿疹:无明显接触历史,病因复杂,皮疹呈多形态,多对称分布,境界不清,不发生大疱,易反复发作。
2.丹毒:多发生于面部和小腿,局部红肿热痛,可有水疱,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量升高,同样无接触发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