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去长沙哪家医院治疗好
夏季作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家长*要做好防护措施,谨防病从口入。
如果是已经感染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家长也不要太心急,下面我们会详尽的介绍一下应对措施。而没有得过的家长,可以顺便了解一下手足口病,并学习如何防治。为了宝宝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1、手足口病是个什么鬼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手心,脚心,嘴巴周围,屁股出疹,少数可能会全身皮疹。
典型的手足口病通常只有手足皮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等症状。所以,如果宝宝有这两样表现,就可以判断为手足口病了。
皮疹为椭圆形的小水泡,周围伴有红晕,也可表现为丘疹、疱疹,有几个甚至数十个。一般会在5~7天内消退,不会留下疤痕。
由于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所以传染性极强。一个宝宝就可能传染整个幼儿园或一家人。其中,成人感染上手足口病后,症状会比较轻。
当宝宝手心、脚心、肛周、口腔里出现小疱疹、小溃疡等,或者宝宝同时伴有发热、烦躁不安,以及小宝宝出现流口水、拒食、精神差等情况,都应及时就医。
2、手足口病难治疗
虽然得了手足口病的大部分宝宝会在发病的1周后自行缓解,但是也有少部分宝宝可能发展成重症。例如,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危险系数相当高。
而且,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手足口病没有能直接治疗的药物。只能进行针对性的缓解症状,比如高热的,就想法子退热,呕吐脱水的,就想法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然后注意日常护理,*宝宝的休息,减少探望次数,以免交叉感染等。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EV71是造成重症手足口病,尤其是死亡病例的的主要病原。所以,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真的很重要!
家长对于重症手足口病也不要太惊恐,只要了解重症的表现,发现宝宝有症状时,立即带宝宝去就医,医生就会针对宝宝的情况做处理的。
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持续高热: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惊厥、昏迷;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齐;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
(4)循环功能衰竭: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面色苍白、口唇发绀[gàn](青紫)、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或下降;
(5)其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糖升高。
3、手足口病护理是关键
得了手足口病的宝宝,一般会出现拒食的情况,这时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营养且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不要给宝宝吃过热、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并*足够的液体摄入,6个月以上的宝宝多喝水。
加强口腔清洁,进食后用温凉的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多注意休息等。另外,家庭中要注意除菌、消毒,宝宝的餐具如奶瓶、碗筷等用过后拿水煮沸;衣物等用热水浸泡;家里的地板、家具、卫生间等使用消毒剂。
由于手足口病的高传染性,所以当宝宝患上手足口病后,需要暂时不要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种,这样的话即使是得过手足口病的宝宝,依旧有再次感染的风险。这是因为得手足口病时,宝宝只是对其中一种引起疾病的病毒免疫,其他的病毒还是存在引起宝宝患病的可能,并且宝宝对此没有免疫。
4、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预防的话,首先EV灭活疫苗不能少!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更容易引起并发症,而这种疫苗对宝宝的保护率*97.3%。
所以,目前接种肠道病毒71型疫苗(就是我们俗称的手足口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建议给6个月~5岁的孩子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
其次,当手足口病爆发的时候,不要带宝宝去人流量多的地方,以免传染。而且手足口病不是得一次就不会再得的,即使得过,也得多加提防。后,要牢记五句口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大人就更要以身作则,给宝宝做好榜样,饭前便后勤洗手,给宝宝喂食前*要认真的使用肥皂,搓洗后冲洗,清洁双手哦~
如果家里有个懒家长,为了宝宝健康,麻烦请改一下坏习惯吧!
折叠手足多汗症的病因是什么
手足多汗症调查表明50%的患者感觉自信心不足,38%的患者有挫折感.而有压抑感的患者也达到20%左右。
折叠手足多汗症病因
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折叠手足多汗症临床表现
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手汗症:手汗症为相当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因为人种上的特异性,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有此毛病。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在台湾,调查10到30岁的青年,约有0.3%的发生率,即大约三百名青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相当明显的手掌多汗,不分男女都有可能,而其家族史则*13%(有家族遗传性)。大部分自孩童就罹患手汗,到青春期更严重。手汗症病人除了手汗之外,都健康正常,大多数还并有足底多汗或腋下多汗,少数病人尚并有狐臭症。
脚汗症: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为此,人们应对足部做以下保护:
1.脚出汗了,应把脚擦干,换上干袜子和干鞋具。
2.有“汗脚”的人,每天至少换一次袜子,同时不要穿着袜子睡觉。
3.“汗脚”应穿丙烯酸类的化纤袜子,而不穿纯棉的,这样可以吸走汗水。
4.所穿的鞋袜不要太紧,以免妨碍足部的血液流通。
5.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
折叠手足多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时时出汗,不热不动也出者为自汗;夜间出汗,醒来即止为盗汗;恶寒战栗,汗出热退为战汗;大汗淋漓、虚冷困乏者为绝汗。妇女更年期常阵发性出汗,属于自汗,结核病、风湿病患者常有盗汗,风寒感冒或感染患者的出汗情况可很复杂,如内伤虚损、气虚或阴虚、营卫不和等都可以有多汗的症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为了退热,给患者开的解热镇痛药过多,输液速度过快,或一些化疗药引起的发热,以及采用“热疗”都可发生多汗。如果长久大汗淋漓,汗出如油,阳气衰微,四肢厥冷,则应关注是否危重之证,防止虚脱。
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的*;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乌梅、桃干适量,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