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健康 > 成都肝病医院 > 正文
乙肝治疗这些传染途径要警惕 乙肝妈妈怎样做才能避免母婴传播

乙肝治疗这些传染途径要警惕

我国一直是一个肝病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乙肝高发*,乙肝在生活中是一种可以传染的肝病,对病人的生命也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大家*要重视。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是不知不觉地感染了乙肝,在此肝病*建议,为了乙肝患者自身的健康以及减少感染源,所有乙肝患者都应该积极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乙肝是如何引起的:

一、家族性传播

在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垂直传播,其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尤以前者为主。母体乙肝E抗原阳性,生孩子未注射乙肝疫苗的,大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乙肝家庭聚集性突出。动物及人类研究证实,乙肝病毒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播。

二、婴幼儿时期感染病毒

初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型肝炎密切相关。胎儿及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的人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约有3%~6%的人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三、缺乏防范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一种有效措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不理想,导致预防工作难以落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日益增多。

四、漏诊

无黄疸型肝炎发生于急性期,隐匿起病较急性期更易发展为慢性,与无黄疸型肝炎易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五、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

肾脏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易感染乙型肝炎而发展成慢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抗剂治疗,会破坏病人体内免疫平衡,易使急性肝炎转为慢性。

六、有其它肝病病史感染病毒者

原发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肺结核等,再次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而且预后会较差。

乙肝妈妈怎样做才能避免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较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相对来说乙肝病毒携带人群较多,大多数是由于父母传染给婴儿造成的。调查显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阻断措施,由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大约有40%以上的人在出生半年内就会显示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乙肝乙肝病毒E抗原双阳性母亲的婴儿,乙肝E抗原阳性发生率可*90%以上。因此,乙肝母亲在怀孕前要把病情控制好,然后再怀孕,在生产前后要做好预防母婴传播的措施。

下面了解一下乙肝母亲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给婴儿:

一、宫内感染:由于乙肝病毒使胎盘屏障受到*的损伤,并且有渗透性改变。已有研究表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基因阳性,是引起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无论母亲乙肝表面抗原是阳性还是阴性,胎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随母亲血清中乙肝病毒基因的升高而增加。因此,血清乙肝病毒基因是判断宫内感染的重要指标。

二、产时感染:指从产程开始到产后发生的感染。因为胎儿在通过产道时,吞咽了含乙型肝炎病毒的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在分娩时,子宫收缩导致胎盘内绒毛血管破裂,母血渗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感染。

三、产后感染:病毒主要通过母婴接触感染新生儿,与接触母亲唾液和哺乳有关。现已证实,乙肝大三阳母亲的乳汁中乙肝病毒基因检出几率为百分百。但是*认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通过母乳喂养提高婴儿病毒携带率的可能性有限,低于分娩时的感染率。

1、积极抗病毒:降低孕妇体内的病毒含量是影响其传播机率的关键。因此,在孕前应积极治疗乙肝,能使乙肝病毒血清基因水平下降,在大程度上减少母婴垂直传播。

2、产时阻断:剖宫产是否能降低母婴传播率尚无定论,但目前肝病医生多倾向于提倡阴道分娩,尽量避免会阴侧切,减少胎儿在产程中的局部损伤,可降低感染的机率。

3、联合免疫: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相结合,以减少母婴传播。孕期感染乙型肝炎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应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即产后立即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单位,要求尽早进行,不迟于出生后16小时,应在6小时内完成,同时可在其他部位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每月接种一次,连续3-6个月,以1-2-6计划接种乙肝疫苗。

4、产后阻断:母乳喂养是较好的喂养方法,但对慢性乙肝母亲是否可以哺乳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肝病医生认为,哺乳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不会增加婴儿感染的危险。所以,只要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哺乳。但乙肝妈妈体内的血清,以及乳汁中的乙肝病毒基因数字都很高,一旦乳头破裂,宝宝的口腔粘膜溃疡或者口周皮肤破裂,即使宝宝已经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母乳喂养也因此不要继续喂养。

相关阅读

推荐医生

MORE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