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碘源性甲亢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碘与甲状腺的关系密切:前者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人每天的需碘量约为70?g,青少年为150~200?g。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随碘供应的增加而上升,但如果碘供应量超过一定限度(正常人5mg/d,甲亢患者2mg/d),则可出现相反的结果。①短期内大剂量供碘,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受到急性抑制,这种抑制效应又称Woff-Chaikoff效应,可能是一种暂时性的保护机制,以免释放和合成过多的激素;临床也常利用这一效应来治疗甲亢危象。②长期过量供碘,Woff-Chaikoff效应就逐渐消失,出现所谓“脱逸现象”,脱逸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可恢复正常,甚至加速进行,有时就发生碘甲亢。

2、碘引起甲亢有两种情况:①在缺碘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碘化物治疗后,占碘甲亢的多数;②在非缺碘地区,偶见于某些非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另外,长期服用胺碘酮等含碘药物,也是非缺碘地区碘甲亢的常见原因。

二、发病机制

II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可能的假说包括:

1、在缺碘地区补碘后出现的碘甲亢,过去的解释为碘缺乏导致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TSH代偿性分泌过多;一旦补碘后,在TSH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造成甲亢。按照这种假说,甲亢应为暂时的、一过的、非持久性的。IIH病人可能为甲状腺内过量碘的自身反馈调节缺乏,甲状腺内大剂量碘不能反馈抑制进一步摄碘,使甲状腺产生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2、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发生碘甲亢的个体,对补碘后反应性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并没有发挥对甲状腺的正常负反馈作用(通过TSH),即:这些个体的某些甲状腺组织变成为有“功能自主性”(autonomy),而不受TSH调控。它的发生是在TSH长期刺激下,甲状腺细胞暴露于较高的诱变负荷(例如自由基等)以及局部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和分化,诱导甲状腺特殊基因的表达,包括碘载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甲状腺球蛋白、TSH受体、转录因子等。甲状腺产生多发性自主区域或单发性高功能结节,这些细胞不受TSH调节,在有充足碘原料供应时,合成和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IIT。有自主性结节者其甲亢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结节的大小、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碘化物的供给,当碘摄入增加时,足够大的结节就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造成甲亢。即:结节愈大者,摄入碘愈多者,甲亢愈易发生。